新华社西宁8月20日电(记者吕雪莉 李琳海)“今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将在青海正式设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18日在青海西宁举办的国家公园论坛一周年座谈会上说。
三江源地处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712.63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省副省长刘涛表示,国家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大创新,最终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资产。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6年3月5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实施。
“按照有关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今年年内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赫万成说,目前体制试点工作目标和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工程,实现了生态保护优先。近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和修复,有效推进了黑土滩治理、草原鼠害防控、沙化治理,持续改善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有着“千湖之县”美誉。玛多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
33岁的索索在果洛州玛多县扎陵湖畔长大,从小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牧鞭,在草原放牧。如今,作为政府聘用的生态管护员,他每月有1800元收入。
如今仅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像索索一样的生态管护员就有17211人。同时,初步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全方位的巡护体系,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系统,野生动物救护设施也得到不断完善。
“现在我管护的面积有4000公顷,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好家乡的山水和野生动物。”索索的话朴实而有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党委专职副书记甘学斌说,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政府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牧民能够有更多元化的收入。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栋
来源:新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