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吉右腿残疾,一个人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拉扯大,颇为不易。
“嘎苏徐(藏语:欢迎)!”她将客人们领进自己8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一层客厅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和糌粑。她将暖炉上的水壶提起,泡好绿茶,邀请客人们享用。
2018年,她作为建档立卡户异地搬迁,住进了上海援建的困难户住房,电视、音响、热水器这些过去陌生的物件,也都慢慢学会了使用。
忆起之前的生活,那真是苦不堪言。四口之家挤在牛毛帐篷里,哪怕是七月,到了深夜依然寒风刺骨,盖4床被子才有些暖意。要是想烧点热水暖暖身子,也要架起“塔垮”,用牛粪生火。
住房条件的改善,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启,孩子们的成长让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上海来的,是帮助我们的,都是好人。瓜真切(藏语:谢谢)!”
2001年出生的旦增达杰也是困难户住房项目的受益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玛多县自家的超市里看店。
眼前的旦增除了黝黑的皮肤外,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在高原牧民家长大的少年。他头戴棒球帽,长袖衫外面套上NBA球队布鲁克林篮网队的球衣,上面印着11号,那是他偶像欧文的号码——即便是在果洛州州府,也很难见到这样的“潮流”穿搭。
玛多高寒缺氧,年均气温-4℃,极端低温为-40℃,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是国内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六类地区。旦增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抚养着他和妹妹,一遇到阴雨雪天,只能睡在湿漉漉的毯子和被子里。他最怕冬天,手脚被冻僵不说,还要和饥饿的狼群作斗争。
2014年前后,一切都有了变化。旦增住进75平方米的援建房,有了电视以后,他更是迷上了体育频道播放的篮球赛,对大山之外的生活充满向往。他在高考中发挥出色,顺利地考上了四川的一所大学。
“学有所成后,我想回到家乡,为乡亲们做贡献。”旦增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上海看看,向那里的亲人说声‘瓜真切’。”
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在上海援建项目的支持下,“一网通办”也走进了阿尼玛卿山脚,百姓办事更加方便。
在甘德,牧区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半径大。过去低保领取需要村里先开出相关证明,然后由牧民本人拿到乡上,通过专职民政干事盖章,副乡长签字后,再拿到县民政局进行审核。为办个业务,有些牧民甚至要跨越300公里,整个流程下来,快一点10天左右,慢一点要一个月左右。如今,随着上海援建的甘德县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低保领取只需在村里登记后,便可前往服务中心办理,上午来下午即可办妥。
作者:赵征南 江轶群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