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湖州举办。29日,文汇报记者与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团,在江苏采访,见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展厅内,摆在突出位置的一台白色精密仪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年来,关注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的人越来越多,每每有人问起,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总会先介绍起这项“标志性”协同创新——技术的来源是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光机所与江苏产研院联姻后,成立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随后依托技术孵化出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之后孵化企业的估值目前已提升了百余倍。
如今,三省一市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步伐不断加快。技术转移层面,根据区域发展特色唤醒“沉睡”的科研成果;技术市场层面,去年相互间合同输出共计14128项,金额近431.93亿元;而在共享平台层面,截至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聚集2424家实验室的3.13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加工梳理科技服务项目15700余项,需求对接解决率为74.6%。
最近,牧镭激光创始人周军不断收获好消息:他们转化的科技成果“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在青海的风电场投入使用后,使风机的发电量提高了3%。与此同时,该技术接连在韩国、印度、日本投入使用,海外市场不断取得突破。
回顾当年的那场“联姻”,周军依然心潮澎湃,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的重视,风电行业对新技术的渴求极为旺盛,在测风激光雷达领域,主要从英国、法国进口相关产品。
是国内研发不出相关技术吗?倒也不是。“上海光机所对于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积累了十余年,技术先进,但是一直无法直接用于企业,只能沉睡在理论中。”他博士毕业于上海光机所,曾深切地体会到科创领域“一边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一边是藏于深闺的科研成果”。如何唤醒它们,长三角科创一体化提供了契机。
在南京,有一块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产研院。它在成立之初便提出了这样的定位:于科学成果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产研院加盟研究所一次性买断技术——二次开发——卖给孵化企业——产业化——增值扩股,通过这条路径,国产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产品逐渐成为国内采购商的首选。“如果只在理论中,谁能知道技术转化样机需要话多少钱?会面临哪些问题?没有样机,怎么可能走向市场?”刘庆说。
在以上技术转化的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有着明确的分工:光机所是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输送原创性成果;产研院按“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理念,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技术转移;激光承接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孵化与产业化。
在一个项目里,不同的主体各司其职;在一个领域的突破中,分工协作则更加重要。
最尖端的量子通信领域,长三角已形成创新链不同节点的错位协同。上海市组建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在新型量子材料与关键量子器件等前沿方面开展研究;南京大学在超导量子计算和模拟基础研究方面国内领先;浙江阿里巴巴达摩院完成第一个可控量子比特的研发工作;安徽全力支持中科大在量子通信领域领跑全球,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
长三角科技创新优势明显,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如何整合创新资源,为长三角一体化释放科技动能?刘庆认为,在未来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分工和协作都重要,不可偏废,“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相比,科教资源最为丰富,其他地区可以为上海科研成果提供更广大的转化平台,江苏产研院很多成果的来源地都是上海;与此同时,其他地区也可以向上海科研机构反馈市场和民生要求,提升研发效率。”
作者:赵征南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