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郑疥疙洞遗址近景(西北-东南)
今天,因新冠疫情原因,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首次以网络会议形式举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今天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陕西省的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两项目成功入选。
皇城台工作区域
据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现代人始祖的生活印记
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与人文地理过渡地带、分界线,被誉为“中华龙脉”。深入开展该地区旧石器考古工作,对研究中国古人类演化和旧石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及东亚地区的早期现代人是演化自本土古人群,还是自非洲迁徙而来?1995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单位在秦岭地区开展了持续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发现旧石器遗址400余处、旧石器20余万件。2017年以来,为弥补秦岭中西部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发现的短板,研究团队在汉中盆地开展了洞穴专项调查,于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南寨村附近新发现了疥疙洞遗址。由于遗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18年-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陕西南郑疥疙洞遗址高空俯视(西-东)
2018年至2019年,联合组队对疥疙洞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27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发现人类活动面、石器加工点、火塘等遗迹,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等遗物万余件。其中,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片屑等,工具多见以石片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其次为尖状器,属于华北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
陕西南郑疥疙洞遗址工作照
研究团队认为,疥疙洞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具有典型的早期现代人特征,是中国南北过渡地带秦岭地区首次发掘出土的早期现代人化石。特别是从中发现的共生关系清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和华北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的石器,显示其制作和使用者应是生活在疥疙洞附近的早期现代人。而小石片石器工业是华北地区自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来长期流行的,由中国本土直立人创造的石器工业,从直立人阶段到早期现代人阶段,中国石器的类型和制作技术并未发生明显的转变,这充分表明该地区的早期现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老的人群。
陕西南郑疥疙洞遗址第一期石制品
陕西南郑疥疙洞遗址第二期中小型工具(尖状器和刮削器)
专家认为,疥疙洞遗址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非常关键的新突破,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对研究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体质特征、栖居方式、行为方式、石器工业面貌、文化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环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它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地层堆积基本连续,层位关系清楚,出土遗物性质明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境内距今10—5万间的关键考古资料。
第二,中国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地点中包含文化遗物者极少,疥疙洞遗址不仅出土有距今3万年左右的现代人化石,还发现有丰富的、共生关系清晰的小石片工业系统的石器,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第三,填补了汉中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穴类型居址的空白,对研究早期人类洞穴和旷野阶地两种类型的居址形态和生计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第四,出土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动物化石,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极大地丰富了秦岭地区晚更新世的动物化石材料。
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南缘。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其中,皇城台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在4000年前,这座石头城中的高等级贵族就居住在这座高台之上,并可能在这里从事宗教祭祀等活动。据考古专家介绍,从201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皇城台的门址、东护墙北段上部和大台基三个区域进行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玉器、骨器、陶器、石雕及纺织品残片。
大台基南护墙及夹墙、夹道
发掘之前,这一区域主要被皇城台顶部弃置堆积覆压,弃置堆积内出土了陶、骨、石、玉、铜等各类标本4万余件,还有一些纺织品和漆皮残片。这些遗物大部分是皇城台使用期间的生活垃圾。其中,骨针数量超过1万枚。20余件口簧即先秦文献中记载的乐器——簧,形制完整、考古背景清晰、共存器物丰富,是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口簧实物。成层分布的100余片卜骨、造型生动的20余件陶鹰,数量可观的建筑用瓦,牙璋、琮、钺、环等玉器,锥、刀、环等铜器以及海贝、象牙、丝织品等高等级遗物,无不彰显着皇城台的特殊地位和性质。
皇城台门址结构图
皇城台门址自下而上依次由广场、外瓮城、南北墩台、铺石坡道、内瓮城、主门道等组成。广场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门址一带出土的遗物以陶、玉、石、骨器及壁画残片为主。考古专家认为,皇城台门址形制完备、结构复杂,除与外城东门址同样具备强烈的防御色彩外,外侧长方形广场及两侧伸出的长墙,可能还具有一定的礼制功能,对后世都城门址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皇城台台顶发现一处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大台基。截止目前,大台基南护墙共发现了70件石雕,除21件砌筑于南护墙墙面上、1件矗立在夹道地面上之外,其余均出土于夹道内的南护墙倒塌堆积中。从图案主题、表现手法及绘制技艺等方面来看,这些石雕与中国北方地区的自红山文化以来形成的石雕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发掘中,从覆压护墙的弃置堆积中出土了大量鬲、斝、盉、瓶、豆、瓮等龙山时代晚期典型陶器。
东护墙北段上部弃置堆积内出土陶鹰
东护墙北段上部纴木洞
大台基南护墙34号石雕
大台基南护墙47号石雕南侧面
结合已有测年结果,考古专家认为,皇城台大台基的主体使用年代当不晚于龙山晚期。大型夯土高台建筑基址、气势磅礴的石砌护墙、设计精巧的城防设施以及藏玉于石、杀戮祭祀等特殊迹象,以及石雕、陶鹰、卜骨、陶瓦、口簧、玉器等珍贵文物,不仅彰显了皇城台的核心地位,而且暗示着石峁城址在中国北方地区社会复杂化过程中具有的区域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的双重角色。
连续9年的系统考古工作表明,作为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或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展现了黄土高原上一处神秘王国都邑的极致辉煌。石峁遗址考古成果不断刷新着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高度。
新闻链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按时代早晚排列)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 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