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SOHO(居家办公)一族,那么你了解OOHO一族吗?
这是白领们在疫情期间对上班这件事的新认知。OOHO,即Online Office,Home Office的简称,是指利用视频会议、在线文档、项目空间等各种在线办公工具进行工作协同,实现在线办公、远程办公的数字化新工作方式。
在疫情期间,OOHO模式火了,复工复产以后,在线办公并没有退烧。它在疫情期间发挥的巨大作用,不经意之间影响着企业的办公流程变化,更高效的组织“细胞”被激活,也促使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企业在线文化的打造和在线化管理的可能。
毕马威、阿里研究院近期联合发布的一份《百年跃变:浮现中的智能化组织》报告,将数字化组织发展划分为1.0至4.0四个阶段的“进化论”。在第一阶段,企业的在线办公可较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客户交互,并实现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而进化到第四阶段,“智能化组织”则能在网络协同的维度上实现突破。“云办公”的一夜爆发,刷新了疫情中在线办公的存在感,不仅触发了企业对智能化组织的进化思考,也将进一步助力“新基建”释放新动能。
在线会议单日逾2000万场,超1亿人次
◆腾讯会议在40天内迭代升级了14个版本,上线2个月内,日活超过了1000万,帮助数百万企业顺利恢复办公,也成为中国目前用户使用最多的云视频会议产品
◆截至3月23日,来自钉钉的数据显示,企业组织在钉钉上发起在线会议的数量,单日突破2000万场、超1亿人次,且每天还在快速增长
西安银行大约在两年前与企业微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那股子线上办公的温度始终上不去。西安银行全行3500多人,今年1月份疫情爆发前统计过一次数据,企业微信使用人数约为50%,所谓的“线上办公”,仅限于在线文字交流。
用西安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吴得耀的话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云办公”这个备胎“一夜转正”。他记得很清楚,正月初四那天,总行技术团队开始做全行员工在线办公的预案。复工第一天,银行内的OA系统开通了远程办公,结合企业微信工具,让员工可以在家移动办公,而在此之前,全行只有少数经常出差的员工才有这个权限。
一瞬间,“云办公”就在银行内爆发了,它最大的功能体现在于在线会议。过去,银行内的会议大部分在办公室里开,远程会议则使用内部的视频会议系统,疫情期间则几乎全部使用腾讯会议。2月结束,西安银行收到一份数据报告,惊讶地发现全行每天发起腾讯会议的场次达到100场左右,每天开会时间相加超过50个小时。
这个数据让吴得耀有些吃惊,因为即使在银行最繁忙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会议。他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各个部门应用的场景比他想象中丰富许多,比如有的部门在企业微信上开晨会,最主要目的是让大家“视频露脸签到”;有的分支行网点暂不开门,新员工上线培训;还有的分支行要维系客户关系,一看到企业微信会议有群直播功能,就把客户拉进来,组织一下讲座,做个活动……应用起来场景可谓五花八门,多元化发展。
因为在线办公需求急速爆发,西安银行在企业微信上定制开发了100多个应用,有些看起来极富创意。比如在银行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个贷款申请的入口,个人或企业贷款申请提交到后台,谁来接管要依靠调度者的智慧。现在好了,总行业务条线按照地域原则划分,把贷款信息通过企业微信推送给相关分支行的客户经理,让他们去“抢单”,这种类似于“抢红包”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短短一个月,西安银行全行170多家分支行都“上线”了,超过98%的员工都开始使用企业微信,还经常顺手把自动生成的“一周工作统计报告”往群里发,互相之间比拼“工作饱和度”。
像西安银行这样,因为疫情而全员上线“云办公”的企业可以用成千上万来计算,巨大而艰难的企业级市场,曾经是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巨头都难以啃下的“难题”,因为一场疫情成就了“高光时刻”,各方资本不断涌入,新玩家不断进入赛道,在线办公行业炙手可热。
腾讯企业微信高级产品总监何竞更有感触。从1月23日开始,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个小时左右,与之对应的是,企业微信的迭代速度在加快,“以前企业微信版本更新的频率大概保持在三四周一次的节奏,现在若算上一般更新,大概两三天就要升级一次。”
来自腾讯的数据显示,为了应对远程协同需求的爆发,腾讯会议在40天内迭代升级了14个版本,上线2个月内,日活超过了1000万,帮助数百万企业顺利恢复办公,也成为中国目前用户使用最多的云视频会议产品。
当然,企业微信最大的竞争对手——阿里系的钉钉也没闲着。2月25日,钉钉发布了5.0版本的“大跃级”,一个月以后,光这个版本就已经更新6次。截至3月23日,来自钉钉的数据显示,企业组织在钉钉上发起在线会议的数量,单日突破2000万场、超1亿人次,且每天还在快速增长。
《2019年中国SaaS产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国内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分别为90.1亿元、208.6亿元、441.8亿元、459.5亿元。有分析人士预计,以疫情所呈现出的增长趋势预测,2020年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将稳稳地突破500亿元大关。
“进化论”被提上流程,问“云办公”要绩效
◆在线办公的“组织内部痛点”被打破,它解决了“云办公”的效率问题,新的“进化论”被提上流程,解决设计行业生态内外部沟通协同工作,它瞄准的是问“云办公”要绩效
◆能够支持在线办公“进化”的一个突破点,很大程度取决于外部客户的认同和参与。而疫情生活中OOHO一族的办公轨迹,对于这种内外部的协作融合,有着极大的催化作用
2月底的一个周末,洛可可旗下的“洛客云设计中心”在钉钉发起了“疫情期间设计不打烊”的活动,两天共接到3800个订单,其中周日的接单量为2500单。洛可可联合创始人周志鹏测算了一下,这大概能顶得上原来线下业务一个多月订单数的总和。
设计行业讲究灵感和创意,极度倚重现场沟通效率,正因为此,疫情对于设计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难以在外部与客户沟通、难以在内部进行协作办公,这些都是设计类企业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难题。
回头看这场疫情和洛可可的“逆袭”,周志鹏非常庆幸过去几年对在线办公的探索和思考。当成千上万的企业刚刚开始适应“云打卡”“云开会”“云直播”并为此制定应急方案时,洛可可——这个中国工业设计领军企业早已走到行业生态链内外沟通协同的“进化”探索中。一天2500单的在线接单和业务沟通处理能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这其中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体外”角色——钉钉。2018年,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在湖畔大学上课,与钉钉CEO陈航成了同班同学,也首次认知了钉钉。当年11月,洛可可集团派团队去钉钉拜访学习,寻求答疑解惑:集团从2014年开始已经探索在线化场景,但底层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专业的外部平台来解决数字化办公难题。
一场深度的合作探索启程。周志鹏回忆说,利用钉钉的基础设施,洛可可很快搭建了“洛钉钉”项目工作台,可实现在线沟通、在线跟踪项目进度、在线提案、在线确认、在线存储沉淀,把在线办公模式逐渐渗透到公司内部的沟通协同中。用周志鹏的话来总结,在这个程度上,洛可可已经跨过了“组织在线+数字化建设”的第一阶段,让企业内部的“细胞”组织更加活跃。钉钉内部有一个指数,疫情期间,洛可可的综合在线化程度打分为982分,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分数。
在线办公的“组织内部痛点”被打破,它解决了“云办公”的效率问题,新的“进化论”被提上流程,解决设计行业生态内外部沟通协同工作,它瞄准的实际上是在线办公的更大目标——问“云办公”要绩效。“我们之前的流程里,更多是管理视角,客户参与度低,设计师、项目经理和客户之间的工作不透明,无法实时了解设计方向和进度。”周志鹏解释称,现在市场上大量的软件都是从企业出发的,我们希望站在客户的视角做一个“项目空间”,通过在线的透明化服务,提升人效比。
去年8月,在钉钉的未来组织大会上,洛可可推出了洛客云设计中心,这是客户需求场景、服务流程深度梳理后的新型在线设计服务形态。在智能驱动的“进化”模式下,设计师能够在钉钉上以线上化、流程化的方式进行工作。疫情期间洛客的订单爆发,正是这种在线办公模式发挥的巨大威力。
能够支持在线办公“进化”的一个突破点,很大程度取决于外部客户的认同和参与,这其实是很多公司采用在线办公后发现的现实障碍。而疫情生活中OOHO一族的办公轨迹,对于这种内外部的协作融合,事实上有着极大的催化作用。
以西贝为例,在疫情期间,这家企业在“云办公”上做了两方面的“进化”。其一,“进化”了企业微信,把在线服务的链接放到员工企业微信的详情页中,以促进线上服务的转化。其二,打通企业微信和公司的CRM(客户管理系统)。西贝会员运营高级经理刘瑞琦说,如此,对内的企业端与对外的客户端实现了端到端的互通,员工通过企业微信就能看到相应的用户画像,让用户的转化变得更为高效,帮助餐饮行业提前找到“春天”。
洛可可的收获更加意外,因为用户是“不请自来”。周志鹏告诉记者,洛可可设计在线下的客户主要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一个合作的金额都是几十万元起步,而“洛客云设计中心”面向的则是4300万小微企业。“当我们有一套在线办公流程,一方面,客户有了深度参与的需求,通过充分沟通可解决80%的设计成果问题,让设计不再成为‘黑盒’;另一方面,当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设计师和用户沟通的成本降低,服务价格也会相应降低,我们可以像电商这样把企业需求颗粒化和场景化,它对于新客群的撬动力量会有规模化效应。”
“我们从不把钉钉当做供应商,而是自己的器官。”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总裁李毅超曾这样描述钉钉作为在线办公协同工具的角色,在传统企业向智能化组织进化的过程中,企业与平台的关系,需要再次被定义。
数字化与“新基建”
◆“新基建”的关键在于“数字基建”,是面向数据感知(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应用、安全等能力需要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以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
◆与5G网络相辅相成的,是新一轮科技周期中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产业互联网等“基础建设”,它们同样变得越来越重要
进入4月,工作生活已基本恢复成原有的样子。西安银行又拉了一次数据,在线办公的需求的确有所回落,整个3月份日均线上会议在三四十场左右,吴得耀分析了一下,回落的部分是部门内部会议,保留的部分是总行与分支行的跨部门会议或是银行内外部的交流。
但还有一些习惯在疫情后仍被保留了下来,包括日程功能、微文档等。事实上,这些被保留的在线办公方式,都直指数字化的内核,也是企业渗透与进化、向智能化组织靠拢的方向。
在线的组织文化也是洛可可在思考的事。贾伟在湖畔大学的同学群里,建立了一个记录群,每天记录公司里发生的故事、人物、事件以及它们背后构筑的文化,洛可可的高管们每天会把一天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写出来,阅读量极高,洛客云设计中心里每天发生了大量的直播,有员工说单口相声,有员工讲科幻故事,人事部门在线组织“秀厨神”大赛和“秀翻车现场”大赛。“文化是一种温和的力量,在线的组织文化事实上已经属于在线化管理的范畴,这应该是在线办公更高的目标。”周志鹏说。
在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看来,在新的时代坐标下,企业的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已发生较大的改变与进步,向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和释放。在智能时代下,如何构建有效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如何因时制宜地建设企业的基础性设施,是值得研究的。
事实上,当在线办公在爆发后回归理性,人们都会发现,那些沉淀下来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思考,也是技术前行与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而任何一种现象级的能力,从繁复再度归于极简,也就是“新基建”的核心。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巡视员李颖认为,“新基建”的关键在于“数字基建”,是面向数据感知(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应用、安全等能力需要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以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
在疫情的冲击下,以这些技术为载体的新基建成了“数字底座”,它的价值在于承载众多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镌刻着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也在疫情中刷新自己的“存在感”,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从这个视角来看,在线办公只是一个入口,直播、在线会议、共享文档、健康签到是它多元化应用的呈现,但要承载这些数字化“狂想曲”,背后是一系列硬核技术的集成——
5G技术,它对于移动直播、移动在线会议流畅性、交互性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人说,疫情的影响会减慢5G的发展速度,其实不然。过去企业都在犹豫为何要花这么多钱、建这么高的带宽,现在企业都知道了,网络实际上是危机下人们跟外界沟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基础设施。疫情下在线办公的爆发,恰恰对5G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
与5G网络相辅相成的,是新一轮科技周期中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产业互联网等“基础建设”,它们同样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疫情中,钉钉大规模投入,连续在阿里云扩容10万多台云服务器,接着又面向全球范围发起千人招聘计划,为正在到来的数字基建“风口”做准备;腾讯旗下的腾讯会议从1月29日开始到2月6日,八天总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后来索性按照当天用户四五倍的规模来准备第二天的服务器。而腾讯数据中心平台部也联合运营管理部和网络平台部,对服务器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着逼近极限的快速补充。此外,字节跳动的飞书、百度的百度Hi也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紧急上线……这背后,有企业在疫情中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敏锐的洞察与新赛道的争夺。
在最新一期的《清华管理评论》中,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在《新基建下产业互联网发展新图景》一文中提到,“判断新基建范畴划定的简单方法,就是看其是否能更加契合新的外部宏观环境,是否能在战略价值和商业逻辑上展现出更强的优越性”。文章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市场先锋军,同时也为新基建的主攻方向勾勒了初步的轮廓”。
李颖认为,新基建本身就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量,“新型基础设施与所承载应用的融合更加紧密和深入,对应的产业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将有效促进传统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速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大道至简。这场疫情,让在线办公刷新了“存在感”,也为推进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基建的意义和必要性增加了新注脚,无论对于BAT等赛道上的巨头,还是对中国市场上以千万计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言,都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作者:本报记者 徐晶卉
制图:邢千里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