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由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改编自柔石原著《二月》的电影《早春二月》曾引发上海市民的抢票热潮,也铸就了国产电影的一大经典。1月15日,国家大剧院2020年开年新戏——由李六乙导演、王玮、卢芳、黄薇等实力演员主演的话剧《二月》开演,柔石笔下的小镇故事从荧幕穿梭到了舞台。在江南的早春小镇,经“五四”洗礼的知识分子萧涧秋在料峭的春寒中以“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的”“不安的大痛苦”,带观众走近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彷徨。
▲话剧《二月》剧照。青年演员王玮饰演的“萧涧秋”与卢芳饰演的“陶岚”。
微妙而峻刻:忠实于原著的舞台呈现
“冲锋的战士,天真的孤儿,年青的寡妇,热情的女人,各有主义的新式公子们,死气沉沉而交头接耳的旧社会,倒也并非如蜘蛛张网,专一在待飞翔的游人,但在寻求安静的青年的眼中,却化为不安的大苦痛。” 鲁迅曾为柔石的《二月》写下小引,那“寻求安静的青年”正是主角“萧涧秋”。在柔石笔下,这个青年知识分子正直、仁爱,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他行走在“五四”落潮后的中国大地上,辗转浪迹多年,来到看似远离嚣嚷的江南乡下小镇“芙蓉镇”,与热情美丽的少女“陶岚”相恋,却因为救助寡妇“文嫂”一家,为世俗非议、为道德不容,最后只得失意遁走,重新投入外部社会的洪流中。
▲话剧《二月》剧照。“萧涧秋”与“陶岚”“文嫂”的感情纠葛使他陷入了小镇的道德漩涡。
作为作家与革命烈士的柔石,牺牲时年仅29 岁。他在短暂的生命中笔耕不辍,小说《二月》以其成熟的创作风格和深刻内涵奠定了柔石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为了向“文学经典”和 “以柔石为代表的文人志士”致敬,国家大剧院特地邀请中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戏剧导演李六乙指导该剧,后者为忠实原著,突出文人戏剧的风格,深入研究了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潮,在不断修改舞美设计方案的同时也对演员表演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力求以简约而意蕴深刻的舞台呈现来突出演员的表演:舞台上,“萧涧秋”弹奏着钢琴,柔和而凄恻的音乐声中,“陶岚”与“文嫂”交相叙述着一个孩子的死去,身后穿着长褂、神色各异的“村民”不时制造着刺耳的噪音,在舒缓与尖刻的突兀交织、悲伤与冷漠的一团混杂中,主人公迷惘苦痛的心境、一个腐烂而议论纷纷的旧社会逐渐呈现在观众眼前……话剧《二月》不仅在内容上遵守于原著,在舞台风格上也有如柔石微妙而峻刻的文笔:没有哭天抢地的控诉、泛滥如水的眼泪,“一琴八椅”营造的空灵舞台上,一架钢琴占据中央,八支木椅缓缓升起,钢琴旁的一汪“池水”与舞台前的金属“深渊”如同作者柔石的名字,以柔软和坚硬的对照令整个舞台的意蕴更加丰富。
▲话剧《二月》剧照。饰演芙蓉镇各色人等的演员们演活了柔石笔下的“看客”群像。
“柔石把他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土地,献给了所有的中国人。我在创作中充满了敬畏和尊重,对原著的文学性充分保留,而不是去颠覆或重构。和当时大批充满责任感的文学巨擘相比,我们是渺小的。”李六乙说道。在他看来,柔石的作品里有着对人的无限关爱和怜悯,这也是那个时代作家所特有的伟大情怀,虽然《二月》留下了看似悲剧性的结尾,但里面暗含的对生命、人性、爱的坚实赞美,一如这二月之春,在荒谬当道的时刻给人以救赎。
当谢芳遇上卢芳:两代陶岚排练场相见
大幕开启,饰演萧涧秋的青年演员王玮缓缓走上舞台,以一曲悠扬动听的钢琴旋律带领观众走进芙蓉镇。钢琴曲唤醒了萧涧秋的记忆也撕开了空气中凝固的冷峻气息,由区宁、王浩伟、黄澄澄饰演的芙蓉镇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以及卢芳、黄薇饰演的陶岚和文嫂走上台前,一段芙蓉镇往事缓缓揭开。话剧《二月》的剧情很大部分要靠演员们的诉说来推动,虽是大段的抒情化台词,演员们将语调的轻重缓急却拿捏稳妥,吐词干净利落、声色并茂,可见演员功力之一斑。
▲话剧《二月》剧照。演员黄薇饰演剧中“文嫂”。
柔石笔下的萧涧秋是一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演员王玮以深刻细腻的演绎将这位看似徘徊犹豫却充满力量的人物诠释出来,更在音乐部分亲自上阵,出色的钢琴弹唱为这个人物增色不少,令萧涧秋的民国知识分子气质更为突出。李六乙透露,因为钢琴演奏是体现剧中人物思想、情感的重要一环,柔石原著中也有萧涧秋弹钢琴的段落,所以演员必须“既会演,又能弹”——当初剧组花了4-5个月的时间,在全国拉网式寻找,才定下了王玮来饰演萧涧秋。
▲话剧《二月》剧照。演员卢芳饰演剧中“陶岚”。
与深沉内敛的萧涧秋不同,陶岚一出场便如一抹亮色,在卢芳的演绎下,这位“新青年”既有“我要同你好”的热忱少女感,也有着面对流言时毫不畏惧的勇气和果决,在面对文嫂时所流露出的关切和悲悯更印证了她的那句“青年的要求,当首先是爱”。漫天大雪下,当饰演文嫂的青年演员黄薇如同解脱般地说出“我留在这,只能给那些心善的人添加更多的苦痛”时,她的悲惨命运令在场观众无不扼腕唏嘘。饰演芙蓉镇村民的演员们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此起彼伏的台词与寓言式的肢体表达不仅演活了柔石笔下的“看客”群像,更如西方传统戏剧中的歌队与主角们的表演形成互文和对话。
▲话剧《二月》剧照。演员王玮饰演剧中“萧涧秋”。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话剧《二月》的排练中期,电影《早春二月》中“陶岚”的扮演者、老一代电影艺术家谢芳也曾来到国家大剧院的剧场排练厅探班,两代陶岚相聚首,让人有时光如梭之叹,也感慨于经典的隽永流长。“‘林道静’‘陶岚’‘竺春花’……我演过很多角色,这里面,陶岚可能是跟我本人最接近的。”谢芳说道,“‘陶岚’的性格的就4个字:‘我行我素’。她话不多,属于坐在那儿不言语,但一说话老是一针见血,脑子特别灵,处事经常一鸣惊人。” 得知《二月》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她欣慰表示:“当年的《早春二月》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现在的年轻人跟当时是很不一样了,但我觉得这部作品里仍然有吸引人的东西,这些东西没有变。”
据悉,话剧《二月》将持续上演至1月22日(20日休息)。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国家大剧院供图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