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香山枫叶初染,新近落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成了国庆假期的“火红”景点。自9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纪念馆游客络绎不绝,单日接待游客数最高超过万人。记者2日前去探访该纪念馆,上午9点的开馆时间未到,馆外早已排起了长龙。
香山革命纪念馆依山而造,林木环绕,馆内布置了面积6000平方米的《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800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资料以及1200件文物和档案、文献以及纪录片,声情并茂地为观众再现了党中央在香山停驻期间为新中国诞生奋斗的光辉历史,再现革命先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丰功伟绩和绘就新中国蓝图、奠基新中国的雄伟大业。
共产党人进京“赶考”首站
走进香山革命纪念馆的主场序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正中矗立的“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大型铜像,背景油画为《香山之春》——70年前,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由此让香山这座拥有近900年历史的古老园林,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笑言这是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日子,并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自此,香山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所在地,老一辈领导人在这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夺取全国性胜利。
在长约900米的展览参观流线上,新中国成立前夕至今的广阔历史浓缩在了一幅幅历史照片、笔记手稿、实物文献之中,在浩大的时间序列里还原具体而微的历史图景。展览展出了毛主席诗词手稿。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手迹前聚集了一队来自南京的参观者,有人情不自禁地吟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他对记者说:“短短70年,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走上实现复兴的壮阔道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动,真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展览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展品俯拾皆是:国旗、国徽的设计稿,国歌歌词拟稿,开国大典上挂过的灯笼、用过的礼炮,毛主席从西柏坡进京时乘坐的同款吉普车等。在一组武器展柜前,一位白发老人感慨不已。他说:“我今年76岁,60年前参军。看到这些‘万国牌’武器,看到昨天阅兵式上的大国重器,作为一名老兵,特别激动和自豪。”
香山革命纪念馆内,观众专心聆听讲解员介绍革命历史。 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摄
重温开国阅兵
多媒体展厅内,灯光渐暗,观众眼前的玻璃陈列柜上开始呈现开国大典时的阅兵盛景:恢弘的天安门城楼前,步履铿锵的步兵、整齐划一的骑兵依次行过,飞机在城楼上空轰鸣盘旋……生动逼真的全息投影让人体会到开国大典那一刻国运重振、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
此外,展馆首次对外开放了“西苑机场阅兵”和“开国大典”原始影片,采用 “步入式”的新形式呈现“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入北京城”的历史画面,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了搜集这些影像资料,策展人也颇费了一番功夫。主题策划展陈策划组负责人李宗远表示:“开国大典的时候,苏联派了一个团,有拍彩色照片的,有拍视频的。视频资料后来毁掉了,但留下了一些彩色的历史照片。这次我们展出了4张开国大典的彩色照片。另外,这次非常偶然在新影厂找到了30秒开国大典的彩色纪录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游客们纷纷来此追溯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辈。来自北京的彭先生曾经是一名军人,今天一早他就来到了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展览非常振奋人心。昨天看了盛大国庆阅兵,今天再看到西苑机场点兵和开国典礼的影像,很激动。经过70年的奋斗,国家的发展达到了这么高的成就,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尤其是十八大以后,社会更加和谐,幸福感和自豪感更加强烈了。不光是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也为自己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骄傲,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
今年八十多岁的赵先生则是第二次来这里参观了,这次他动员全家人共赴香山,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辛历程。赵先生的外孙女向记者表示:“姥爷经常教育我们不忘历史,要时刻铭记革命先辈的付出。我们应该发扬革命传统、建设伟大国家。”
作者:彭丹、罗娜、吴金娇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