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吴金娇/摄)
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座红砖红瓦砌成的老式建筑,历经百年风雨。它在建立之初便凭借其西式风格和庞大的规模瞩目京城,和六国饭店并列北京最高建筑。它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基地。人们将它称为“北大红楼”。2002年起,红楼更名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旧址一层正式向社会开放。
近日(9月4日),北大红楼二层首次对公众开放。观众可以穿越百年,参观校长办公室、文科教员休息室和日刊处等场所。同时,“五四现场”和“光辉起点”两大专题展览开幕。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专题展也在二层亮相。
从踏入红楼的那一刻起,便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静谧。楼道里灯光悠悠,顺着棕红色的木质地板走上二楼,“咚咚”的声音仿佛历史的回响,将每一位参观者带回1919年的北京大学,身临其境地感受发生在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
▲时隔百年,却光洁可鉴的楼梯(吴金娇/摄)
二层的两个大展各有侧重。“光辉起点”专题展览是红楼二层的重头戏,展览总面积400余平方米,展品680余件,共分为引言——民族苦难、救亡图存;新文化与新纪元——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惊雷——社会主义思潮广泛兴起;洪波涌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高潮等四个部分。展览综合运用图片、文物复制件、雕塑、油画、音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从鸦片战争到大革命时期发生在北京乃至北方地区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重点展现了革命先辈在这一历史时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所做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
▲展览现场的“追思与怀念”墙(吴金娇/摄)
“五四现场”展览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精心打造,再现了自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始至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签对德和约的全过程,试图让参观者了解当时的情景,感悟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
▲现场展出的老照片(吴金娇/摄)
二层还向观众开放了复原后的文科教员休息室、校长办公室等。老式的四脚桌上摆着青瓷茶壶茶杯,衣架上挂着帽子和围巾。虽然环境朴素,但这里却孕育了新青年的进步思想和文化。据北大学生罗家伦回忆,当时北大有两个著名的师生聚谈场所,一个是一楼图书馆主任室“饱无堂”,另一个就是二楼国文教员休息室“群言堂”。“这两个地方,无师生之别,大家一起辩论。”沈从文说,以红楼为中心,大小几十个公寓形成了非常活泼的文化学科空气。他特别肯定这样一种开放式校园,促进了文学发展,酝酿了社会动力。
▲复原后的胡适办公室(吴金娇/摄)
▲文科教员休息室(吴金娇/摄)
作为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北大红楼一直是旅游圣地。尤其是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到北大红楼进行采访、拍摄、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团)活动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络绎不绝。
据悉,红楼二层仅耗时一个多月便完成了腾退、旧址复原和陈列展览布展工作,使红楼一二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参观回路。通过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展示等工作,北大红楼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截至8月底,该馆已接待观众27.5万余人次。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北大红楼,感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吴金娇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