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长安第二碗》剧照。
▲图为被称作“长安第二碗”的西安名吃——葫芦头泡馍(俗称“葫芦头”)。
▲话剧《长安第二碗》海报之一。
话剧《长安第二碗》通过聚焦拥有七儿一女(含一哑巴养子)的一户人家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的变迁,史诗般展现出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思想的变化,在肯定物质丰盈让生活美好的同时,也借剧中主人公秦存根的言行和执着,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呼唤、对现实社会的精神拷问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
▲演出结束时,剧组全体演员谢幕。
该剧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主题,讴歌中华儿女拼搏向上、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以一家开葫芦头泡馍的“老西安”家庭成长史来反映时代与社会的变化,通过演绎小人物在岁月变迁中的命运沉浮,映射了西安在改革开放洗礼下蝶变焕新的发展历程,是一道具有现实思考意义的艺术大餐。
编剧说:让生活去说话,让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让日子说,让年轮说
编剧陈彦是“文学陕军”代表人物之一,在西安生活了近30年。就在10多天前的8月16日,他的小说《主角》分别斩获了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他说:“让我们在一滴水中,努力去看滴水之外的且走且行,甚或波澜壮阔。”
陈彦26岁调入西安,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24年,从编剧到团长、院长,他的戏剧作品曾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三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五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和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等众多奖项。
▲话剧《长安第二碗》编剧、国家一级编剧、著名作家陈彦近照。
陈彦以《向西安致敬》为题,为话剧《长安第二碗》写了篇后记,他说这台话剧是他致敬西安的作品。他表示,“活得焦虑不安,已是这个时代大众的普通症候,命运常常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人们并不知道。文学艺术创作是应该努力让生活去说话,让柴米油盐酱醋茶说,让日子说,让年轮说。作者只不过是用一个箩筐,尽量把它们原汁原样地装进去而已。”
▲话剧《长安第二碗》剧照。
“葫芦头上接盛唐气象,与药王孙思邈又百般勾连,竟然演变成了一道千年药膳,说是最为养生、最为进补、最为保健。”他说,“我是带着对西安这座城市致敬的心情写作的。这部戏通过一家人的变化,展现出大西安在细微处的变化,让观众看到更宽阔的社会演进。”
导演说,《长安第二碗》:“创作西安人的耕耘、守望之歌”
查明哲说:“《长安第二碗》是以编年史的笔法描写小人物命运,反映重大时代历史变迁,弥漫着浓郁地域风土人情,透着现代气息象征意味的诗化现实主义。这部剧演出的现实意义,就是在于我们同处一个时代的人们,一起交流、相互提醒、共同思考,在思辨、求变、改变、巨变中保存和守望‘不变’,共同探索和求解‘我是谁’这样一个很古老却永恒的人生课题。”
查明哲是第一个被冠以“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的艺术家,从当年的《西京故事》到《长安第二碗》,查明哲再度携手编剧陈彦,打造出这部史诗巨制。
▲话剧《长安第二碗》导演、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查明哲接受媒体采访。
查明哲最善于在话剧艺术的长河中开掘和突破,他的“战争三部曲”(《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更是远近闻名,包含了铁血、硬骨与雄奇的特点,成为中国观众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他连续六届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三届六次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导演奖”,八部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
▲话剧《长安第二碗》剧照。
▲陶醉于《长安第二碗》里的观众。
他说《长安第二碗》就是要西安表达、西安语言、西安态度,就是要刻画出真正的秦人,唱出正宗的秦腔,演出现实的沧桑巨变。他认为,这是一部能代表西安、代表西安人的话剧。“我们要通过这部剧来表达在沧桑巨变中坚持不变的那些珍贵的东西,要在三秦大地上创作一台西安人的耕耘、守望之歌!”他表示。
原创剧目“每搞一部就像扒了一层皮”
西安话剧院院长、话剧《长安第二碗》制作人任雪迎说,原创剧目是业内公认的“每搞一部就像扒了一层皮”般的创作难度,“但再难也要搞,这是一个国有艺术院团的责任和担当”。
▲西安话剧院院长、话剧《长安第二碗》制作人任雪迎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比共和国仅仅小四岁的国有文艺院团,西安话剧院几乎经历了新中国的发展、见证了西安的变迁。此前,西安话剧院曾推出了原创话剧《麻醉师》和《柳青》,其中话剧《麻醉师》荣获国家级双奖“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和“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话剧《柳青》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该剧院相继推出了献礼系列的上下两部现实题材话剧——话剧《柳青》和《长安第二碗》,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70年里亿万中国人与国家同梦的宏阔画卷,也是每个人心间动人心魄的命运之歌!
▲话剧《长安第二碗》海报之一。
话剧《柳青》讲述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7年长安人民的创业史,它以人民作家柳青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整个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拼搏奋斗的壮丽史诗;而《长安第二碗》则讲述了1978年至2018年40年间,古城西安一个老字号葫芦头泡馍馆的发展史以及秦家人的家族成长史。
老西安人李洹近几年一直在国外发展,这次回到家乡,专程赶来观看。他说,这部话剧令他动容,它以每10年为一个节点,我对每一个重大事件都有着深刻的记忆。“剧情里小桌子一环套一环慢慢变成大桌子,也恰恰体现着我们对国家的蒸蒸日上以及老百姓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期许。”
▲8月23日晚,话剧《长安第二碗》首场演出结束时,剧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据悉,《长安第二碗》已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并成为陕西省2019年重点现实题材创作剧目之一。应邀作为参演(开幕)剧目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西安话剧院
编辑:韩 宏
责任编辑:朱 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