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佛七尊像
2012年,河北临漳北吴庄发现了一处佛造像埋藏坑,成为中国佛教考古重要发现之一。经过16天的抢救性发掘,该埋藏坑出土文物2985件(块),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隋和唐代,大部分是东魏、北齐时期造像。邺城考古队经过多年的整理、拼合,完成了200余件造像的修复工作……如今,这些被修复的精美佛造像与观众正式见面了。
2019年8月6日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河北省临漳县人民政府协办的“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展览选取了171件展品,其中佛造像精品131件,从造像环境、造像本体特色、地域时代风格及造像艺术来展示佛造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这是2012年邺城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发掘、修复成果的首次系统性展示,展期2个月。
▲弟子立像
展品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玉石梵像。本单元从造像材质和造像题记两个方面介绍邺城佛造像,阐述邺城佛造像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地域特色。
邺城佛造像有白石和青石两种材质,风格各具特色。白石是邺城地区出土造像使用较多的原料,造像题记中有“玉像”“白玉像”等铭文,多指白石制作的佛像。白石的石质细腻,便于雕刻者施展才艺。北齐的“弥勒七尊像”和“菩萨坐像”等均是利用了白色大理石温润洁白、质地柔软的特点,运用娴熟的镂空雕刻技术,是邺城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邺城地区的青石造像较少,青石质地均匀、硬度适中,以高浮雕与圆雕佛像为多。北齐的“弟子立像”“菩萨三尊像”的雕刻风格明显有别于白石造像,突出了造像服饰线条的变化。
造像题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了记录奉佛之功德,造像者往往会镌刻简繁不一的文字。题记字数多者,涉及到供奉者、供奉对象、供奉时间以及对现世和未来的美好祝愿,有的还会记录对佛教教义的理解,阐述佛教视角下的世界观、生死观。题记字数少者,仅记录下供奉者姓名及祝愿平安之语。造像题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倾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观念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过程。北齐“普弁造弥勒像底座”“昙晖造阿弥陀像底座” 等不仅记录的造像时间、造像者、造像名称等,还有为皇帝、国家、父母、师僧等的祈愿之辞,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家国情怀。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弄女等造弥勒像”题记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色彩保存良好,背屏背面浅雕有“白马吻别”场景,也是邺城佛造像极具特点的画面。
▲法敬造菩萨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第二单元:邺都样式。通过对北魏至北齐时期造像类型与题材的梳理,展现邺城地区佛造像时代衔接有序、造像地域特征显著的特点。伴随着佛教的本土化,邺城佛造像艺术因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变化。中国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征在这里都有呈现,并出现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龙树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邺城佛教造像艺术魅力。“梵像新颜”主要表现了公元494年前后邺城地区佛造像的类型与特点,北魏“谭副造释迦牟尼像”表现了早期北方佛造像的雄健之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张雄造观世音像”、北魏“立佛三尊像”呈现了北魏时期“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的时代风格,展示出佛像中国化的鲜明特色。“潇洒之韵”以展示东魏时期的造像为主,作为从北魏到北齐的过渡时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造像风格和造像内容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东魏武定四年(546年)“王元景造弥勒像”中佛像面庞已渐趋圆润,造像背面出现了“白马吻别”的场景。思惟菩萨作为主尊开始出现,增添了新内容。东魏“思惟菩萨像”半跏趺坐于圆形台座上,背屏上雕刻飞天与倒龙,两侧树干上有盘龙缠绕,成为“龙树背屏”的早期样式。“龙树背屏”主要展示北齐时期造像,造像背屏为两株相交的菩提树构成,是邺城佛造像独特的题材,在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龙树背屏的形式主要出现在邺城及周边地区,有的半圆形背屏上简略勾勒出树叶形状,有的则采用镂空雕刻而成,两株交互缠绕的菩提树树冠层叠镂空,上面还装饰有龙、塔、飞天、璎珞等。这些造像主要制作于北齐时期,雕刻技法纯熟,高超的技艺令人惊叹。此类造像有“坐佛五尊像”“坐佛七尊像” “康□珎造双释迦像” “弥勒五尊像” “双思惟菩萨像”“思惟五尊像” 等,工艺精湛,类型多样,不少还有保存良好的彩绘和贴金。
▲出土时的佛头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第三单元:佛韵至美。本单元突出表现了在中国审美影响下,邺城佛造像蕴含的艺术价值。中国古代佛像注重对造像形神之美的刻画,通过对佛像身形的塑造,显示其脱俗潇洒的风貌,通过对佛像面容的塑造,传达洞悉哲理的智慧精神。作为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中心,邺城集中了大量能工巧匠,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因材施雕,赋予造像不同的神韵。北齐的“坐佛五尊像” 不仅有精雕细琢、极具地域风貌的透雕龙树背屏,还将流畅的石雕线条与彩绘贴金的装饰融为一体,让造像更具艺术魅力。圆雕 “佛头像”“弥勒菩萨头像”“佛坐像”“佛立像”“弟子立像”等,展现了工匠们的神技,尽显石雕之美,达到了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北齐的“覆钵塔”更是不可多得的造像精品,造型较为完整,通体彩绘贴金,雕刻内容丰富。
▲坐佛七尊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李扬
照片:除署名外均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范立摄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