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战机在珠海航展首次展示其装备的我国产空空导弹。
1982年6月,以色列在贝卡谷地上空,用近距格斗红外导弹打出了82:0的战绩,令世界震惊。
“第一代空空导弹以美国的‘响尾蛇’AIM–9B和苏联的K-13为代表,采用的是电子管技术,主要用于攻击亚音速轰炸机。因其红外探测和机动能力等有限,AIM–9B仅具有尾后攻击功能。空战时,谁占据了尾后攻击区,谁就抢占了先机。而第二代空空导弹以美国的‘响尾蛇’AIM-9D、苏联的‘蚜虫’P-60和法国的‘玛特拉’R-550为代表,采用的攻击方式略有进步,为后半球攻击,用于攻击机动能力达3-4个G的轰炸机等目标。美军还有雷达制导的‘麻雀’中距空空导弹。”航空工业武器系统设计技术首席专家、空空导弹型号总设计师梁晓庚研究员介绍说。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三代空空导弹登场,代表性的是美军的“响尾蛇”AIM-9L和AIM-9M,具有在3-5公里之外迎头攻击的能力。这时电子产品走向成熟,导弹的探测灵敏度和跟踪能力大大提高,能全向攻击以6-9个G机动的高性能战斗机,俄罗斯的“射手”P-73也是这一代产品。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第四代空空导弹问世。美国代表性的型号是近距红外格斗导弹“响尾蛇”AIM-9X和中距拦射空空导弹AIM-120A/B/C。近距格斗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小型捷联惯导、气动力/推力矢量复合控制,低阻/超大攻角等关键技术,能有效攻击载机前方±90°的大机动目标,甚至可实现“越肩发射”,降低了战斗机空战时占位的要求。
为什么“越肩发射”在现代空战中这么重要?“如果双方是隐身战机对决,一定是谁也不敢轻易打开雷达,因为打开就不隐身了,双方直到相距10公里左右时才靠目视发现。因为隐身飞机通常都是超音速巡航,所以这10公里的时间非常短,不会超过20秒,谁先用光电雷达锁定对手、发射红外格斗空空导弹者胜。一旦双方战机擦身而过,有‘越肩发射’功能的近距红外格斗导弹也会主动转弯紧咬对手不放。”
梁晓庚常说:“科技创新是拼出来的,不拼怎么行?”研制现代化的空空导弹谈何容易。
“某型空空导弹是跨代产品,最初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得快一点,但当我们去找了国际上实力领先的同行,提出‘越肩发射、大攻角飞行、抗大过载’这3条技术标准时,对方双手一摊说,‘这3条别说你们做不到,我们也只能做到1条’……这让我们意识到:之前我们研发中遇到难题,还能向国外学习;但如今对外学习已经学到‘天花板’了。要打破这个尖端技术的‘天花板’,只有靠我们自己去闯、去拼了。”
“空空导弹的试验特别难。一辆车试验中出了问题,可以当场在车上排查出故障原因;而一枚导弹打出去往往就找不到了,即使找到了它也摔成残骸了。”某型空空导弹总体性能主任设计师谢永强说,“对此,梁总就提出了用降落伞回收试验弹的设想,这样万一试验弹发生故障,就比较容易查找故障原因了。”
“梁总的特点是敢于创新,他新点子特别多。”航空工业特级技术专家贾晓洪说,“在某型导弹研制已进行到试样阶段时,用户提出了新的抗干扰技术要求。别人也许会找理由推脱,而梁总敢于担当,他对我们说:‘我们交给部队的,必须是好用管用能打仗的产品。’他带领大家又埋头攻关了3年,终于使这款产品具备了全程抗干扰能力。”
导弹的伺服系统性能决定着导弹飞行的机动性。某型空空导弹伺服系统主任设计师何卫国告诉记者,在该型导弹研制中,为了提高导弹的机动性,梁总提出必须将模拟有刷电机升级为数字无刷电机。“当时我们对‘数字无刷电机’一无所知,而对模拟有刷电机的预研已进行了10年。有关负责人不同意推倒重来,而梁总坚持说,技术不升级,产品就不可能换代,再难也要升级换代。他直接找到单位领导,阐述了自己的技术方案。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艰辛的研发,终于拿下了数字无刷电机,实现了这款导弹的高度机动性。”
我们研制的空空导弹的机动性究竟如何?“在最先进的飞行抗荷服帮助下,人体可承受的最大过载是12个G。我们现在的空空导弹的抗过载要求非常大,机动性、敏捷性是飞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的好几倍,被我们的导弹盯上,它怎么跑得了?!”梁晓庚满脸自信。
【人物档案】
梁晓庚,1960年6月出生于黄河边上的孟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导弹飞行器控制专业,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空空导弹研究工作。曾先后参加并主持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制工作,获中国专利1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部级成果奖10余项。现为航空工业武器系统设计技术首席专家。
作者:郑蔚
实习编辑:罗娜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