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一页日历,日子便在这一声脆响中流逝,这远去的一幕曾牵动多少人的乡愁。如今,日历换装回归,从指导婚丧嫁娶的传统日历升级为文化日历。《故宫日历》《古人的日子》《红楼梦日历》《云冈日历》……这些文化日历不仅使你在快节奏的今天重温过日子的仪式感,还能使你长知识、品文化,滋养每一天的精神生活。
春节里,记者寻访京城图书市场发现,不少文化日历“颜值”与“内涵”并重,销售之火爆已盖过畅销书。9年前曾开文化日历之先河、被誉为“社交头号礼物”的《故宫日历》,今年以“灵犬报兴旺,瑞兽祝昌隆”为主题,已售数十万册。日历在集纳相关文物之余,还首次收录了故宫摄影藏品,从中可一窥末代皇帝溥仪爱养狗的趣闻。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绘本 《儿童与自然日历》颇受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追捧,该日历以每日一首童谣、一幅童画、一个物种知识,引导读者尤其是儿童认识一个个物种,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新知与乐趣。
▲《故宫日历》
▲《儿童与自然日历》
遥看古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很多读者都熟识的名句。之前还有两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你可知蛾儿雪柳是什么?
如果你正试图透过文字遥看旧时光,那么集诗歌与文物之美的《古人的日子》或能成全。这本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释物、北京大学古典文学博士廉萍品诗的日历书按传统农历编排,始于正月初一,结于除夕之夜,一日言诗,一日讲物,并与节令紧密关联,诗、文、物互译,还原古人诗意人生。
▲《古人的日子》
比如正月十五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扬之水这样释“蛾儿雪柳黄金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菩提叶、灯毬。花蝶、夜蛾之类可统一称作闹蛾。金、玉、银、罗、鹅毛、纸,都是制作这类节物的材料。下一页便辅以故宫收藏的南宋《大傩图》,以元夕时的舞队局部图,再现了词的场景与意境。
“翻开日历的每一天,都可以和古人对望,感觉一下和今天的同或不同。古人的日子并非时时为幸福所笼罩,但不论在什么样的年代里,对平安、康乐的追求是生活之恒常,这是历史长河中永远的潜流。”进行了多年名物研究的扬之水,最感兴趣的便是古诗词中提到的种种物件,此次《古人的日子》书中所配图片“泰半来自博物馆看展的收获”。
“以诗记历,以物解诗,尽可能细节化地再现古人的日子,是我们的初衷。图、文、诗三者互释,打通抽象的古诗词中想象的壁垒,让博物馆里原本冰冷的器物文物有了温度。”廉萍说道。
若想让每一日的更迭都浸润着旧时的诗意情趣,还有些文化日历不妨一试。比如中华书局每年择《红楼梦》的某一主题出版《红楼梦日历》,从诗词、书画、雅玩、衣饰、饮馔到中医,组成了《红楼梦》精雅生活的思想指南,也成为红楼文化的百科全书。今年的中医版 《红楼梦日历》中,知名中医师、编者祁营洲选取了《红楼梦》中大量的经典医案、药方、养生方式,让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慢下来,借古老中医认识自己的身体,并找到与之和谐共处的方式。
触摸非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另有一些颇受青睐的文化日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寻常生活,翻开摆在案头的它们就能触摸广袤大地上厚重的历史。
北京出版社推出的《云冈日历》为小开本,每天都伴随着一处云冈石窟特写,365天便能全面“掌阅”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该书策划团队介绍,不少人去云冈仅是走马观花,也有人想细细欣赏,但有的石窟不对外开放,有些巨型石雕则很难“一览无遗”。
鉴于此,他们希望为云冈石窟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云冈日历》每一页贴心配了二维码,日历上看不过瘾,还能扫描看对应的高清细节图,阅尽云冈石窟“真容”。
传统文化爱好者肖肖今年淘到的最喜欢的日历是花城出版社联合佛山冯氏推出的 《佛山木版年画日历2018》。始于明永乐年间的首批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曾是岭南地区辞旧迎新必备之物,人们笃信,有年画,过年才能避祸祈福。
▲《佛山木版年画日历2018》
在佛山普君南路的一间老房子里,年逾八十的冯炳棠每天下午都埋头印制年画。雕版、印墨线、套印、开相、描金、填丹……入行70多年来,他始终严格坚守着佛山木版年画制作流程。冯炳棠的父亲冯均是佛山年画街有名的“门神均”,画门神是他的拿手绝活。年画的红底大有讲究,其特有的偏橘色泽细腻、温润,经得住时间与风雨考验而不褪色,因此得名“万年红”。
▲《佛山木版年画日历》中的门神形象
鼎盛时期,佛山年画街出产的年画还供应广东、广西、湖南乃至东南亚,但随着现代印刷业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业流水线出产的年画成为市场主流,手工制的佛山木版年画逐渐式微。如今,非遗传承人冯炳棠是唯一精通佛山木版年画工艺流程的工匠。“我曾在佛山看过冯老先生制作年画,非常感佩,知道出了日历第一时间就网购了。放在床头,每天早上翻一页,会发现页面上藏着有趣的年画图腾。”肖肖说。
文 | 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
编辑制作 | 王秋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