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成功实现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调试成功在即;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在上海张江,已经崛起成为世界上集聚程度最高的大科学装置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新征程中,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成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新地标,助推中国科研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
“国之重器”探索未知世界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底,生命科学家、浙江大学朱永群教授的论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刊发,在论文致谢部分,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的名字赫然在列。上海大科学装置群再一次为用户亮相国际一流学术杂志发挥了作用。
今年,蛋白质上海设施的用户中,已有6篇论文在 《自然》《科学》《细胞》发表,从试运行至今被收录SCI的论文已有190多篇。毗邻这个世界一流蛋白质科研设备最齐全的科研机构,上海光源的二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
已建成运行八年的上海光源,截至去年底,共接待用户3.2万多人次,发表论文3200多篇。这是一个触探世界科技前沿的“俱乐部”,它为中国科学家探索世界前沿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利用首批建设的七条光束线站,中国科学家共有约60篇论文登上了《自然》《科学》《细胞》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并诞生了一批世界瞩目的明星级成果。
“我对蛋白质中心的服务感觉非常满意,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机时和稳定的光源,对整个衍射数据收集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朱永群在邮件中向记者表达对上海大科学装置的感谢,这也是张江大科学装置数以万计用户的共同心声。
去年下半年,光源二期工程开建,与16条光束线站一起建设的,还有四个辅助实验室和一个用户中心。到今年年底,二期工程结构将完成封顶,相关工艺设备也已开始安装。2019年建成之后,它将帮助更多中国科学家冲击世界前沿。
张江实验室完善创新生态
近几年,张江大科学装置群不断扩大: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
建装置不易,以大科学装置为平台,营造创新生态,更需智慧与耐心。今年国庆前夕,张江实验室正式挂牌,揭开了张江大科学装置群发展的新篇章———在现有大科学装置集群基础上,积极布局光子科技、能源科技、类脑智能、计算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研究,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实现颠覆性集群式突破。
拥有一批顶尖实验室,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对标国家实验室要求,张江实验室将更加强调目标导向,大协同、大投入、高度自主。
到2030年,张江实验室将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行列,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涌现一批标志性的原创性成果,解决一批国家急需解决的战略瓶颈问题。
同时,这里还将吸引全世界优秀科学家到这里开展合作研究。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张江实验室就开始着手面向全球不拘一格吸引和选拔高端人才,以响应十九大报告“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