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镐校长(左三)与位育中学实验班学生在一起。(位育中学供图)
■本报记者 张鹏
徐汇区有一户著名的“教育世家”,父亲赵宪初生前是南洋模范中学名誉校长、上海市首批数学特级教师,儿子赵家镐是位育中学名誉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此外,这户家庭中还有四人也分别走上了三尺讲台。
“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数学成绩好,更要帮助学生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这户教育世家的育人观,今天看来仍不过时。
坚守基础教育,一家六人终生爱教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12岁的赵宪初来到上海南洋公学 (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附小求学,1924年考入南洋公学。1928年,电机系毕业的赵宪初欣然接受他的老师、南洋模范中学校长沈同一之聘回母校担任数学教师。
赵宪初曾这样回忆与讲台的缘分:“我自己觉得中学教师比较适合于我的个性。由于我口齿比较清楚、思路比较清晰,因此还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校长的信任。”他对基础教育的坚守,持续了整整七十个春秋。
据悉,古稀之年的赵宪初仍热衷于教育事业,亲自参与职工初中数学课本《代数》《几何》的编纂和审稿工作。他审稿非常仔细,每一页上都批注了不少修改意见,连错误的标点符号也都一一标注出来。
“您做中学教师,是不是与您父亲是中学教师有关系?”20多年前,已成为位育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的赵家镐面对提问,笑着说:“我喜欢数学,我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与我父亲有相似之处,那大概是遗传的关系,当然也有后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因素。”
赵家镐确实“遗传”了赵宪初的人品。赵家镐的继任者、位育中学原校长任博生说起过这样一件小事———一次,位育中学举办科技节,邀请赵家镐和实验班学生参与。原本应该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的赵家镐发现,坐在草地上的学生正被烈日晒得有些焦躁不安。他一声不响地来到学生们中间,直至开幕式结束。
“我希望我们这个教师家庭在为祖国培养人才方面,有一些微小的贡献。”赵家镐说,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赵宪初全家先后有六人毕业后成为人民教师。赵家镐和同为教师的妻子与父亲同住,邻居都知道这是一户教师家庭。
最钟情教学,引领数学教学实验
都是数学特级教师、都把一辈子奉献给教育事业,两位校长最为钟情的莫过于教学。赵宪初十分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他看来,知识的积累需要反复训练,为此,他还把一些常用公式编成“公式歌”,带着学生一起吟诵。
赵宪初喜欢跟学生交流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甚至喜欢接受学生各种难题的“挑战”。实在解不出题目时,他就带回家去反复琢磨,直到给出答案。
在担任校长的15年里,赵家镐有11年在与病魔抗争,经历了三次大手术的他,仍旧关注着位育中学的建设和发展。卸任校长之后,赵家镐成为位育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的班主任,带着几位青年教师兴致勃勃地开展教学实验。时任位育中学物理教研组长的特级教师潘义善经常看到赵家镐利用中午时间为学生批改试卷、找学生谈话的场景。每年,赵家镐起码要听几十节课,对各个学科的教师,他都能提出颇有见地的教学指导意见。
教师所教学科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任务
赵宪初倡导的办学宗旨就是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各方面、各层次为祖国服务的人才。还是一线数学教师时,赵宪初曾教过一名擅长唱歌的学生,但数学却是她的“老大难”。赵宪初每次都耐心地启发她,以和蔼、鼓励的态度对待她。经过努力以后,虽然她每次数学考试还是不及格,但赵老师总是判她60分,给她一份信心。后来这位学生终于顺利进入大学深造,毕业后成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赵宪初的人才培养观念传递给了赵家镐,“我是教数学的,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的数学成绩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科可以不同,但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