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全景。(中建八局供图)
■本报记者 王星
4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伴随着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而来,此次会晤的主会场———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也以全新的面目迎接八方来客。殊不知,为了完成好这一重要的外交任务,已建成近20年的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在短短半年内,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建。记者昨天采访到了负责此次改建任务的中建八局团队,听他们讲述如何在短时间内为厦门这座“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铺上“金砖”的幕后故事。
所有改建都按照最高标准
暂且先把目光拉回到去年10月。当得知厦门将成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举办地时,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金砖会址项目副总指挥张晓勇正在为G20杭州峰会的完美谢幕欢呼。此前四年间,他带领着一班建设者,刚刚完成了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建设任务。本以为“终于可以回家过个年”时,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改建工程又摆在了他的团队面前。没有丝毫推脱和迟疑,张晓勇带着参与杭博项目的原班人马立刻南下,从杭州直抵厦门。
位于环岛路上的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4.3万平方米。此番改建的面积尽管只有3万平方米,但在项目经理毛登文看来,这却是他从业多年以来最难改的3万平方米。首先,要找到一座已建成近20年的老场馆当年的设计图纸就如同天方夜谭。毛登文说,刚入场时,他们好不容易拿到的几张原图纸,却和现场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对原建筑进行三维扫描,制作出各层的平面布置图,指导改造施工。今年1月底,设计方案最终敲定。此时,留给施工方的时间只有4个月。为确保工期,所有工作只能交叉进行。
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项目机电经理张涛介绍,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原先的消防、电力、排水等系统的管线全部需要更新换代,以前一根手指粗的地方现在要安上胳膊粗的管线。再加上安装空间狭小,项目安装团队只能靠人工摸索管线布局,通过一次次的测量、绘图,最终管线被排布得井井有条。为了保证空气质量,他们采用具备静电除尘和紫外线消毒双重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系统,站在建筑内,不会有任何异味。为了保证电力供应,他们配备了从3个变电站传来的高压,同时备有移动柴油发电机,即使厦门全岛停电,国际会议中心也能正常运转。为了保证声音效果,他们在会议室铺设了5层岩棉。同时,还在空调机房和空调出风口安装了消声静音箱,打造出一个真正“针落有声”的安静空间。总之,所有改建都按照最高标准。
细节之中彰显独具匠心
要将一个商业展馆在短短几个月内转化为重量级外交舞台,还要处处呈现精雕细琢、匠心独运,谈何容易?中建八局一公司金砖会址项目装饰项目经理柴道琦告诉记者,他们深知责任重大,因此在装饰过程中,大家都尽力将“匠心”运用到每一个角落。
作为整个主会场的门面,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迎宾长廊,那里也是各国领导人步入会场的地方。长廊融入了厦门市花凤凰花和传统建筑山墙的造型,由48樘“几”字形铜梁组成,“几”字形内部为钢架结构,外部包裹铜板。“为确保铜板准确定位、精准焊接,工人们进行了多次放线测量,纠正偏差,最终将结构偏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远远高于设计标准。”柴道琦说。
通过迎宾长廊步入入口大堂后,六根异型石柱便会映入眼帘。柱面石材双曲造型与吊顶竹节弧形雕刻铝板相互延伸,组合成海天融合的惊艳场景。不过,由于异型,各石材衔接关系其实非常复杂,项目部便有针对性地根据施工节点对异型钢架进行焊接,并在过程中持续检查施工精度。据物资工程师王宇峰介绍,为了追求最完美的视觉效果,“不仅要保证柱体纹路协调,还要保证与地面的纹路和谐统一,那段时间我们就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将342块弧形板铺在地上进行预排,有瑕疵不行,纹路不对不行,颜色略有差池也不行”。
据装饰工程师孙银勃介绍,会议室正上方的五瓣吊顶花灯直径达到9.3米,重量却只有180千克,“灯罩使用的是新型高透光轻型纳米碳纤维板,这种纤维板非常轻,由北京化工大学研发,在全国范围内还是第一次被运用在灯具上”。
会议室的主背景墙上,宋代名窑之一的德化瓷被做成了金砖五国的国花造型,“贴”在了墙上。“把德化瓷当‘瓷砖’,我们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柴道琦介绍,“我们进行了多次烧制试验,通过对火候、湿度、温度的控制,确定德化瓷的收缩率,保证了瓷制品的出材率和拼接的精确到位。”
(本报厦门9月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