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西安城墙南门,从远及近分别为正楼、箭楼和闸楼。(西安城墙管委会供图)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西安城墙南门,被誉为古都西安的“文化之门”,这里已成为彰显古都魅力的靓丽名片、展示西安文化风采的国际品牌。
骄阳似火,这里的中外游客和市民却游兴不减。“西安城墙保存得非常完整,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加里·金赞叹不已。
今年2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更新的名单显示,西安城墙、南京城墙等国内8个城墙共同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既保护文物遗址,又展示历史风貌
西安城墙始建于公元582年即隋代开皇二年,明代洪武年间在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进行拓展和重建,之后几经修葺,现存城墙周长13.74公里,护城河全长约14.6公里。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城楼、角楼、敌楼等,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墙、林、河、路、巷与城楼、角楼等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立体展开的历史画卷。
“西安城墙历经沧桑,凝聚着历代仁人志士的精诚守护。”西安城墙管委会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西安城墙从岌岌可危的工业社会障碍物,到破落‘孤岛’,再到上世纪80年代的全民修城,用了30年。随后,西安城墙从基础的修补,到成为旅游目的地,再到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融合发展,又用了30年。新的历史时期,西安城墙的遗产保护及文化传承工作,不仅需要解决古与今、新与旧、修与补的现实难题,更需要破解传承文明、承载城市功能、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迎接新的30年。”
近年来,西安城墙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以“热爱、尊重、复兴”为理念,以“守护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为己任,不断提高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努力探索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科学体系的构建。
“既保护文物遗址,又展示历史风貌”,这是对南门箭楼保护性展示的概括。1926年,南门箭楼因战火被毁,仅留下楼基柱础。通过可逆的保护性展示,南门重现了闸楼、箭楼、城楼“三位一体”历史风貌。该箭楼依据历史资料、参考现存的北门箭楼样貌,内部采用轻质钢结构,外立面仍采用仿古砖瓦和木柱结构,质感与原箭楼一致。
让现代城市发展融合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近年来,西安城墙景区树立国际理念,全面提升接待服务标准及水平。推出“满意+惊喜”服务理念,在全国旅游景区中率先打造“金钥匙服务体系”。按照国际化标准,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推动5A级景区创建。同时,景区每年举办新春灯会、国际马拉松赛等各类文化惠民及公益活动近百场。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的成功举办,再次让世界了解和认知了西安古城。以“西安城墙保护传承展”等常态展览为核心,开展 《西安城墙古城文化展》《丝绸之路沿线古城文化展》等展览展示;开发城墙主题旅游纪念品,通过文化旅游产品普及城墙文化,为游客提供开城仪式等城墙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等国际级文化体验产品。
让现代城市发展融合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让优秀的历史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融入现实生活,是近年来西安城墙保护开展的一项新探索。无论是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创建5A级景区,还是丰富文化旅游展示体验,都在努力让文物古迹活起来。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全力推进
2012年10月,陕西西安城墙、江苏南京城墙、辽宁兴城城墙、湖北荆州城墙和襄阳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安徽寿县城墙、安徽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西安城墙保护条例》、2015年《西安城墙保护总体规划》 的相继出台,标志着西安城墙遗产保护工作已全面驶入法制化的健康轨道。近年来,西安城墙秉持世界领先的“评价性修复”及“主动性保护”工作理念,形成了普查、巡查、监测、预警、维修维护、执法、安全等文物保护,物业、设施、绿化等社会事业,文化活动、旅游服务等合理利用,综合研究、内外交流、四有档案等一整套遗产科学保护管理体系。
2014至2016年,“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相关的六省八市文物部门及城墙管理机构已召开四次工作推进会,确定以南京为牵头城市,成立联合申遗办公室,全力推动申遗进程。目前,西安城墙正在开展《西安城墙文物本体保护工程技术导则》 的编制工作,为代表“中国明清城墙”参与制订《国家城墙类文保规范》做好基础准备。同时,在联合申遗办的统筹下,筹备召开第五次工作推进会。
(本报西安8月2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