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洁资料 来源:携程旅游
■本报记者 沈竹士
近日,一项针对游客的调查显示,上海位列国内最有安全感的城市首位。访问调查或许带有主观印象成分,但来自上海市公安局的数据佐证了市民游客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8%,交通事故下降21.4%,火灾下降14.8%,命案破案率达100%。
上海历来是一座注重细节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除了人的因素外,还得益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一串数字其实反映的是,近年来上海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用信息来引导公共安全管理,用科技来精准捕捉信息,用现代化的智能手段来培养和提高市民群众的规则意识。
用信息来引导公共安全管理
市公安局的半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8%,破案数同比上升8.7%,命案破案率达100%。其中,抢劫、抢夺案件同比下降21.1%,入室盗窃案件报警同比下降20.1%,扒窃拎包立案数同比下降6.7%。
提炼海量信息来引导公共安全管理,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基础思维。
近期,上海处于盛夏,游园高峰来临,上海动物园周边区域盗窃案件时有发生。长宁公安分局程桥派出所分析报警数据,总结了案件多发的时段,据此调整警力部署,并要求视频监控向这一地区倾斜。7月6日,民警通过监控发现一名盗窃助动车电瓶的嫌疑人,随即呼叫巡逻民警将其抓获。
最新统计显示,6月以来,上海动物园周边盗窃发案数同比下降了约60%。
今年3月,打浦桥、老西门地区发生多起入室窃案。黄浦公安分局根据这些案件的作案时间、作案手段等情况,在入室盗窃惯犯的数据库中勾勒出了嫌疑人的特征。随后,嫌疑人谢某在乘坐列车潜逃途中就擒,团伙中的7名成员全部落网,查证案件9起,案值近百万元。
用智能科技来捕捉关键信息
今年6月,市民秦先生遭遇电信诈骗,接受骗子在电话中的操作指导,将179万元转入了他人账户。杨浦公安分局通过对资金流的追踪分析,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先后在四川、黑龙江、深圳等地将8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上海警方整合信息资源,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建立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金融清算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反电信诈骗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电信诈骗报警数、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5.1%和21.6%,破案数同比上升43.9%;冻结涉案银行账户514个,挽回损失折合人民币5700万元。
反电信诈骗中心捕捉关键信息,依靠的是核心科技手段。以诈骗电话防范为例,中心通过技术手段甄别出境内外诈骗电话,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和派出所出警上门,实时劝阻接到诈骗电话的潜在被害人。今年以来,已成功劝阻潜在被害人6.7万人次,关停了一批涉案电话,封堵涉案有害网络链接240个。
事实上,上海警方多年来已建立了一套抓取关键信息的成熟流程。今年7月,普陀公安分局东新路派出所接处一起纠纷调解类警情。民警将其中一名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输入警用PDA终端,发现此人涉嫌故意伤害,是名逃犯。民警随即将其控制。
警用PDA终端历经多次升级,信息传输速率翻倍,后台链入数据资源库。今年以来,上海巡逻民警通过110接处警、盘查、图像监控等巡逻工作手段共抓获并处理违法和犯罪嫌疑人8000余名。
用精细管理来培养规则意识
这几天,市民李先生吃到了一张交通罚单。他在共和新路永兴路路口闯红灯过马路,被电子警察拍下,很快就接到民警电话,要求他前往派出所就其违法行为接受处理。原来,就在7月初,上海警方试点通过人像识别技术确定闯红灯违法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尽快接受教育和处理。
作为城市管理补短板课题之一,上海正在深入推进交通违法整治行动。交通违法现象的根本改善,取决于市民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的建立和提高。而这种习惯只有通过持续“零容忍”的执法来养成。在超大型城市警力配比有限的情况下,上海警方已开发出声呐探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加强了电子警察采集端的科技集成。
事实上,执法效能也随着科技手段的应用而不断提升。今年前6个月,上海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1.4%,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8.8%,受伤人数同比下降21%,日均交通类110警情同比下降21.2%。
如果说上海是一座安全的城市离不开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话,那么,这其中,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的深入运用,无疑是护佑这座超大型城市平安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