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名袭击者驾驶一辆灰色现代i40汽车撞击威斯敏斯特大桥上的行人,等汽车撞到议会大厦围栏后,袭击者下车,持刀捅杀一名警官,试图冲进正在开会的议会下院,后被击毙。这是英国 自2005年伦敦“7·7”爆炸恐怖袭击以来发生的最让人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政府仍没有有效的方式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恐怖主义者的思维观念仍旧没有发生点滴变化,英国主流价值未能转变英国土生土长恐怖分子的价值倾向。
英国一直在寻求措施,努力防范恐怖袭击。在2001年美国“9·11”和伦敦恐怖袭击发生后,英国议会不断修订反恐怖主义的相关法案,相关部门的权力不断增强,比如2006年的《反恐法案》扩大了国防部、警察机构等部门的相关权力,规定对涉恐嫌疑对象可以羁押三个月。《反恐法案》的修订为反恐执法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理顺了各种权力关系。
除了制定法案外,2003年内政部还制定出反恐战略,以全面、深层次地应对恐怖袭击。英国政府不断修订这项旨在降低恐怖袭击风险的长期战略,最新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这一次,反恐战略除了继续秉承追踪、预防、保护、准备的四项原则外,又增添了三个新目标,即应对恐怖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挑战和推动恐怖主义发展之人带来的威胁;防止人们走向恐怖主义,确保向他们提供建议和支持;与一系列有极端化风险的部门和机构(包括教育、宗教、卫生和刑事司法等)进行合作。可以看出,预防恐怖主义的战略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细化,要求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也越来越深入。
英国政府制定并不断修订了 《反恐法案》和预防恐怖袭击的战略,在内阁危机应对办、警察局、内政部和各情报部门通力协作和配合下,英国本土受到恐怖袭击的风险降低了,反恐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一战略没有阻止成百上千的在英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加入极端组织,他们放弃英国社会的高福利而奔赴叙利亚、伊拉克投入战斗。从这点讲,反恐战略并未取得实质性效果。
在应对过程中,英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加强英国主流价值以抗拒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在概念的界定上,英国政府把极端主义与英国价值对立起来,凡是从口头或行动上反对英国基本价值都属于极端主义,而这种英国基本价值包括民主、法治、个人自由、相互尊重、对不同信仰的宽容。
每次发生重大恐怖袭击后,英国首相在讲话中都在提及英国价值。这一次也不例外。在冲击议会大厦的恐怖袭击发生后,首相特雷莎·梅在讲话中指出:“这次袭击选择的地点绝非偶然。恐怖主义选择在首都的心脏地带发动攻击,而这里是各种民族、宗教、文化的人民积聚在一起庆祝自由、民主、言论自由的价值……我们议会代表的价值———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博得了全世界自由民族的仰慕和尊重。这也是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反对这些价值之人的目标。”这一番讲话把所有恐怖袭击都与反英国价值联系在一起,只要发动恐怖袭击,就是反对了英国价值体系。英国价值成了应对恐怖袭击的普遍原则。
实质上,英国价值是建立在多元文化主义这一核心原则之上,萨迪克汗当选伦敦市长显然就是英国多元文化的象征。然而问题在于,多元文化从更宽泛的意义上也涵盖了塑造恐怖主义的文化,赞成多元文化也就无异于承认了产生恐怖主义的文化。只不过,在恐怖袭击发生后,这种恐怖行为才被即刻定性为反英国主流价值的。试想一下,发动此次恐怖袭击的这个人如果只是开车到威斯敏斯特大桥兜风,甚至到英国下院去观看辩论,他是否就是多元文化的支持者、是英国价值的拥护者呢?显然不是。每个人的价值体系都是由传统和现实塑造的,改变这种认知非常困难,尤其在倡导多元文化的当代英国,试图改变沉睡在多元文化之中的恐怖主义则更加困难。
在当前的英国,多元文化孕育着极端文化,宽容养育着不宽容,这或许是无法解决的后现代困境。也或许,在当前的时代,不同观念之间的交流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不同制度之间的对话仍然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瓶颈,生活在不同民族共同体空间的人们只是在自说自话,越坚持自己的理念就越把他者甩向远方。但人类可以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问题不是通过打打杀杀才解决的,只有对话和表白才能让对方了解自己,也只有承认和尊重才能和谐共处。然而不可否认,达成这种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虽然“伊斯兰国”(IS)承认为此事负责,这次恐怖袭击属于一场国际恐怖主义,但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这次恐怖袭击者是英国出生的,为什么在多元主义的英国价值体系影响下和英国预防战略的干预下极端思想仍旧没有改变。是恐怖主义不可改变,还是英国价值存在问题,抑或让对方改变才是最致命的要害,这需要人们去认真探讨。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