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小学生入学年龄的阐述引发了热议。通知中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不少媒体解读: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铁定的截止日期了。消息在家长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家长纷纷揣测——难道入学日期有变化?
教育部26日就此做出回应,《通知》是依法重申现行制度和做法,教育部不会统一规定具体入学年龄截止日期。记者也从上海市教委获悉,2017年上海全市及各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日前已经公布,全市小一新生适龄儿童界定仍为年满6周岁 (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市教委表示,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
有专家表示,现有的年龄截止日期本身就有科学规律可循,要确定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满足儿童多元化需求的规定,教育部将决定权交由各地自定,可理解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孩子认字多会算术就能上小学?这不科学
记者查询市教委历年来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或实施方案”发现,早在10多年前,上海市就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出生日期进行明确界定。相对应的,上海从2015年开始首次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
教育部发文中的这一句话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多的关注,在于小学生的入学年龄限制曾经被不少家长“吐槽”。有的家长表示,入学时间截止日期应改为当年12月31日满6周岁,同年出生同年全部入学,年龄差距上感觉更小。
某高校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不少地区会把8月 31日作为小学生入学年龄限制的“红线”,是因为曾经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认识一些汉字,或者会做几道算术题就已经具备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但这种认识本身就不科学,反而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生活自立能力、反应速度等也都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这位学者说:“入学时期的孩子,几个月的时间差异也会很大。”
“满6周岁”符合教育规律
目前国际上界定6岁入学的国家成为主流,包括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邓赐平说,西方发展心理学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6岁左右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适合年龄。所以,儿童年满6周岁上小学,符合儿童发展的身心规律。
要明确的是,即便教育部对于入学学生出生日期“松口”,并不意味着家长都要“抢跑”。一位从教35年的小学教师表示,入学年龄因人而异,但都应该符合教育的规律。从她经验来看,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貌似比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孩子晚上学一年,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这些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更强些。
“因地制宜”和“多元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表示,各地生育意愿和教育资源情况不一,此次教育部将入学截止日期的规定权利放给各省,其实是“因地制宜”。
其实,对于入学年龄,部分地区也会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调整。如郑州市就在去年出台规定,除航空港区保证6岁孩子入学外,郑州市内其他八区保证6岁4个月适龄儿童入学。
在邓赐平看来,如今早期教育非常强调“发展的适宜性”,对入学年龄不再“一刀切”,是满足孩子差异化需求的积极探索。“用更科学的标准和评估方式来探索教育规律,会看到更多教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