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婕
■金桥区域城市管理行业党建联合体的“行业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开始向金桥区域各街镇复制推广。目前,金桥城管署和八个街镇、十家市政公司组成了“金桥区域城市管理行业党建联盟”,希望用联合党建这根“红线”,把行业、社区、百姓联系在一起
浦东新区沪东社区朱家门,一个拥有3000多户居民的老小区,“大雨大淹、小雨小淹”曾是台风暴雨天里的常态。今年台风季到来前,小区居民却“笃定”了———金桥市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去年把一辆“庞然大物”开进了小区,这辆专门给下水道做“体检”的检测车把摄像头伸进管道里一查,所有堵塞点一目了然———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掏出淤堵在下水道的大量垃圾,积水这个“老毛病”就被根治了。
让企业把居民急需的公共服务带进社区———这是浦东金桥区域城市管理行业党建联合体与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共同探索实施的创新合作。作为联合体的一分子,金桥市政公司与朱家门居民区对接后,立马施展出自己的专长。今年,他们又赶在台风季之前,对所有对接小区进行了排摸和检修。
打破围墙,“分外事”变“分内事”
组建党建联合体,最初是由区环保市容局金桥城管署党支部提出的创新举措。“我们希望用党建的纽带把多家在同一区域内从事同一行业的综合养护公司捏成一个整体。”金桥城管署党支部书记、署长梁宏根说,党建联合体看似松散,但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凝聚力十分强大———联合体没有“红头文件”,却通过联合举办系列活动,形成独特的党建“气场”。
按照以前的惯例,城管署只负责城市的道路、绿化、排水等,小区内则由小区物业等负责。但是,许多小区物业没有专业设备,技术力量薄弱,绿化管养不到位、下水道堵塞等一些居民急难愁的问题往往没法得到及时处理。去年3月,联合体率先与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开展“居企合作”,金桥市政公司等十家养护公司与居民区签订对口服务协议,一举打破围墙之隔,把专业服务带到老百姓家门口。
“老小区地下管道往往年久失修,下大雨就积水。”金桥市政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吴雪康说,“今年,台风季来临前,我们派了好几路工作人员到对接的居民区现场‘摸底’,会同小区物业‘问诊’。排查发现隐患的,立马给主干道雨水井做疏通,对小区内所有可能倾倒的树木进行加固。”
社区治理中的短板恰恰是城市管理行业的强项。
吴雪康表示,只要打破“画地为牢”的旧观念,乐于做“分外事”,“编外队伍”也能在补短板的过程中找到用武之地,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
授之以渔,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行业企业发挥专长,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问题固然是好事,但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要“授之以渔”。
在沪东社区,养护公司与居民区对接的服务列表上总少不了“加强专业指导,强化物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这一项,具体包括绿化修剪培训、绿化修剪示范、下水管道疏通技术咨询等等。璞爱居民区党总支请金开市政专业人员在小区举办多肉植物养护培训讲座,利用璞真园两个房屋架空层,把“园中有园”建成党小组活动园地和科普宣传阵地;最终,“肉肉”在房屋架空层幸福生长,架空层里原来的非机动车乱停放矛盾悄然绝迹。
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邓亮介绍,街道与金桥区域城市管理行业党建联合体签约落实“五个一项目机制”,即双方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环境美容、一次专业技术培训、一次联合党课学习、一次条块联谊活动、一次特色参观活动,“行业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我们街道提供人文化、人情味儿的内容”。今年,街道通过沪东阳光驿站公益服务社项目化运作,梳理街道和社区单位资源形成项目清单,让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送党课、送文化、送服务、送培训到市政单位一线工人中间。
借助“互联网+”,实现居企合作全覆盖
一年多来,沪东社区里的居企合作成了一件看得见、有温度、见成效的事情。今年,街道党工委继续推动居企合作全面升级,“参与共建的居民小区从去年的七个增加到今年的十个。”邓亮表示,“我们还希望借助‘互联网+’,搭建实时平台,让居企合作纵深化、网络化、互利化、常态化,在适当的时候实现全覆盖。”
令人欣喜的是,金桥区域城市管理行业党建联合体的“行业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开始向金桥区域各街镇复制推广。目前,金桥城管署和八个街镇、十家市政公司组成了“金桥区域城市管理行业党建联盟”,希望用联合党建这根“红线”,把行业、社区、百姓联系在一起。
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党工委表示,浦东金桥城管署与沪东新村街道探索“居企合作”是环保市容局“一线去”党建项目中的一个亮点,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一线去”浦东新区环保市容行业服务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环保市容行业技术指导和专业服务的优势,通过科普宣传、指导咨询、技术帮扶和应急援助等便民利民活动,做到服务重心下移、工作手臂延伸,让行业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让政府服务更贴近百姓需求,确保“行业服务进社区”活动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