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罗甸县董架乡麻怀村,邓迎香进入她率领村民“刨出来”的人工隧道。新华社发
邓迎香最近成了“网红”,因为她干成了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想了也不敢干的事情。
历时数年,她带领村民在村前大山上凿通了一条隧道,凿碎了千百年来贫穷的封锁,凿出了通向富裕的新希望。
这个真实的故事,与古代太行山那位倔老汉的传说如此相似,因而邓迎香被称为“女愚公”。
艰险出山路
1991年,从小生活在贵州罗甸县董当乡的邓迎香,嫁给了七八公里外的董架乡麻怀村翁井组村民袁端林。那是一个山窝窝,没有出山的路。袁端林穷得“连条好裤子都没有”,可邓迎香坚信,只要勤劳,一定能过上想要的日子。2004年6月,袁端林不幸遇难。
2007年,她与本村李德龙重组家庭。李德龙的前妻几年前外出赶乡场,从搭乘的摩托车上摔下沟里死亡。
盼一条出山的路,翁井组的村民们盼了一代又一代。
1999年初,他们自己动手修路,打算把山腰上一个小溶洞挖深,搞成一条隧道。60多个壮劳力进了溶洞,带着蜡烛、煤油、洋镐、大锤、钢钎。那个洞40米深,1米高,还流着一条小溪。大家只能爬进去,坐在冰冷的水里凿石头,前后排成一行,手递手往外运渣土。
没白天没黑夜地干了5年。2004年一天午夜,一声炮响,长200余米的隧道终于打通了!
其实,那还算不上隧道,只是条又矮又窄、坑洼不平的洞,通不了车,人弯腰走过去还会撞到头。
2010年国庆节,李德龙与前妻的二女儿李琼出嫁。邓迎香忙里忙外,希望把婚礼操办得喜庆、热闹。
那条隧洞是出嫁必经之路。那天李琼身着一袭洋气的白色婚纱,可是前一天刚下了雨,洞里淌着齐膝深的水,她不得不脱下皮鞋换上拖鞋,双手抓起婚纱,在洞里踉跄前行。高个子的新郎全程猫着腰。从洞里出来,一对新人已是浑身泥巴。
那一晚,邓迎香辗转反侧,女儿女婿的狼狈相刺痛着她的神经,多年来这条路带来的辛酸苦痛一幕幕涌上心头……
她一翻身坐起来,对李德龙说:“我要把洞凿高、凿宽,要通汽车。”
“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女人”
村民不是不想把隧洞拓宽加高,可是实在干不动了,钱花光了,人也累垮了。就凭那样原始的作业方式,要干到哪年哪月? 很多人灰了心,有的举家迁往山外。
邓迎香一人进了洞,抡着铁锤,一锤锤凿石头。一天下来,双手划满了血道道。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女人!”李德龙嘴上骂,却也担心妻子,时常到洞里看看。很快,李德龙也一起“疯了”,凿洞的身影增加到两个。
“两人凿到死也成不了隧道,动员大家一起来吧。”邓迎香开始组织村民商讨凿洞。五次会议后,终于所有人都同意了。
那么,钱呢?设备呢?邓迎香决心使用机械设备,土办法毕竟效率太低了。她和李德龙找到乡里,跟着乡干部去县上“化缘”。
2010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开工仪式举行。洞内点上蜡烛,燃起煤油灯,邓迎香和李德龙一人带一队,从两头同时凿进。凿岩、运渣、放炮,工地上热火朝天。
消息越传越广,“农村妇女凿隧道”的壮举,震动了大山,也震动了很多人的心。
2011年8月16日,一条连接山内外,长216米,宽、高都有四五米的穿山隧道全线贯通,麻怀村史上第一次开进了汽车。
邓迎香在隧道里走过来、走过去,高兴得一颗心好像要从胸口蹦出来。
就是这条简陋的隧道,成了麻怀村的致富路。通车不到一年,八成以上的村民盖起了砖房,不少人家买了摩托、小汽车。
2014年1月,43岁的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主任。去年,邓迎香带领村民办起了村里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她有了新希望———全村每家一辆汽车。
“隧道那么难都打了,还有什么难事干不成?”她嘿嘿一笑,脸上两团“高原红”更红了。
新华社记者 李春惠 李柯勇(据新华社贵阳2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