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15点29分,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就北斗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除了今天成功发射的这颗卫星,北斗今年还有哪些发射计划? 您曾提到这颗卫星的发射标志着全球组网正式拉开序幕,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冉承其:2016年还将有两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用于对现有的北斗系统进一步加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好性。
今天发射的这颗卫星除了要检验本身的性能,还要和前面那几颗卫星配合起来,组网、验证许多新的东西。一旦验证成功,我们就要把状态固化,投产新的产品,确定组网计划等等。乐观估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工作将正式开始。根据我们设计的指标,新系统将比目前使用的系统精确度提高一倍以上。
记者:北斗计划在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现在距离2018年也只有2年时间,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我们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还计划有哪些推广工作?
冉承其:这项工作非常繁重。如果我们在2018年之前能够发射18颗左右的新卫星,就能构成一个全球的基本星座,这个基本星座恰恰可以为我们“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人民提供服务。这个计划匹配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
北斗系统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就是“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中国是一个大国,就要承担大国相应的责任。我们既然有能力做出一个很好的卫星导航系统,就愿意把成果跟全世界共享。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愿意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介绍北斗,希望他们能享受到北斗更好的服务。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也会请他们关注北斗的信号、性能如何,让我们能更好地改进提高,这对北斗系统建设也是有帮助的。
记者:我国航天存在“天和地”的发展不太平衡的现象,就是发到天上的卫星很多,但落实到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您认为推广北斗系统目前存在哪些瓶颈? 我们为此准备了哪些举措?
冉承其:目前美国的GPS系统质量很好,大家也都用习惯了。无论后来的系统再好,老百姓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一方面打铁还得自身硬,自己东西要特别好,甚至比别人更好;另一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对北斗的宣传还需要加强。
我们在应用上采取了很多的策略。首先跟国家相关部门联手做一些示范、推广北斗的应用,在交通、电力、通信、通讯、金融等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领域,必须使用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让大家逐渐认知,并通过他们宣传北斗。
在大众应用领域,我们不排斥GPS,也不排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我们推荐大家使用多系统。比如北斗和GPS“双模”的一些设备。咱们开车用导航仪的时候,经常在城市里有死角和盲区,或者丢失信号。在路口多的时候,前方5米拐弯还是10米拐弯,有时候也特别纠结,有了双系统后,就可以比较一下哪些系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好。
大家在使用打车软件时应该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司机就在你附近,但分不清你在十字路口的哪一边或者马路的哪一侧。通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与天上卫星的配合,可提供分米级的定位精度。用北斗导航,司机可以直接把车开到你面前。解决这最后10米、20米的问题,是我们认为北斗会在未来“弯道超车”的一种可能。结合这几方面因素来看,对北斗的应用推广我们还是非常乐观的。
记者:在北斗推广应用方面,您认为企业和普通百姓有哪些责任呢? 您有什么希望或者呼吁吗?
冉承其:我特别希望每一个中国老百姓都是北斗的粉丝。卫星导航领域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卫星导航的应用只受人们想象力的限制,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很多应用的方式,我们本身搞卫星导航建设的人都没有想到。上个月,我们到乌镇参加互联网大会,有一个公司做了一个产品叫做北斗菜,就是把白菜、豆角、茄子这些蔬菜从选种到播种、施肥、成熟,到最后上餐桌,用北斗系统全程监控时间和地点。今后老百姓去菜场买菜,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手上拿的茄子是哪天、在哪里、什么人种的。
还有一个货运公司老板,每次去给客户送货,返程货车都是空驶,成本很高。他就利用我们北斗导航卫星搞了一个平台,沟通货车的位置和物流信息。这个平台一年的交易额已突破百亿,李克强总理去年还特地去贵州为他的公司剪彩。所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北斗的粉丝,关注它、琢磨它,可能就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
(本报西昌2月1日专电)
文汇报特派记者 郭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