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航拍的后世博园区“一轴四馆”商业文化中心。新华社发(李致良摄)
黄浦区,大世界将重新开门迎客。(资料照片)
浦东新区,航拍的后世博园区“一轴四馆”商业文化中心。新华社发(李致良摄)
把文化软实力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注重发挥重大设施、重大活动和大师级文化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增强核心价值观感召力、理论成果说服力、宣传舆论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
把内涵充实与合理补缺相结合,兼顾适度集聚与布局均衡,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完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提升浦东地区文化设施能级。
推进桃浦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苏州河以北地区文化设施条件。
完成上海历史博物馆、大世界传艺中心项目建设,完善人民广场文化设施集聚区。
完成上海轻音乐团、上海沪剧院和上海越剧院迁建以及宛平剧场、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上海民族乐团改建。
加强黄浦江沿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摘自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浦江对话
一批重大文化设施落户,九个市级院团酝酿“东进”;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
浦东“先试先行”公共文化服务
本报记者 唐玮婕
在上海“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蓝图中,“东进”是一个醒目的标识。随着上海轻音乐团作为“排头兵”率先迁至陆家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张江签约,共有九个市级院团正酝酿深入浦东城镇,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也已落户新区。未来五年,整片1210平方公里的浦东版图上,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望高速提升,部分项目今年就将落成开放,惠及于民。
“浦东进入‘二次创业,期,在继续承载好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同时,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任务同样紧迫。”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表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最后比拼的就是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氛围。”
孙继伟说:“我们将全力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为完善,打造更具文化品质的魅力浦东。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地区居民步行10分钟、农村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够到达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一环一带一面”文化布局
“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规划了一个“3+3”的文化布局,其中包括三个市级项目: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三个区级项目:浦东美术馆、浦东群众艺术馆和浦东青少年文化中心。这六个场馆建成后,加上浦东新区原有的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和数家民营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将构成“一环一带一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环,就是环世纪公园文化集聚区。将发挥东方艺术中心、喜马拉雅艺术中心、浦东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节点的辐射效应,推进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市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在这个区域形成重要的文化集聚区。其中,即将启动建造的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址上海科技馆西侧,和上海科技馆隔着丁香路,与东方艺术中心隔着世纪大道。上海博物馆东馆建筑面积至少为现在上海博物馆的两倍,计划于2020年建成。
一带,就是黄浦江东岸的文化集聚带。包括新引入的大歌剧院、上海轻音乐团、浦东美术馆,已有的震旦美术馆、方所书店、翡翠画廊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设施,以及民生路码头的文化集聚区等。
一面,就是进一步优化完善浦东新区面上文化空间布局,使其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各重点开发区域要打造各具特色、与自身产业基础互相融合的文化板块,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片区中心。聚焦新场古镇、横沔古镇、高桥古镇、川沙、惠南等重点区域保护开发,让民俗主题文化元素集聚起来,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体现传统风貌,展现浦东历史人文的文化展示区。
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休闲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新区将加快与文广演艺企业、专业艺术院校和剧团、艺术家工作室等合作,引进优秀文化院团继续“东进”,鼓励中小剧院和文化院团发展,努力打造常驻剧目,在陆家嘴、张江、金桥等开发区探索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
孙继伟表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上,浦东将先试先行,激发市场活力,包括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吸引社会力量兴建公共文化设施的良好机制,推进社会文化活动中心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模式;探索将民营高雅艺术机构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培育打造原创文化精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委托专业社会机构承担文化设施的运营服务、内容供给、绩效评估。
此外,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浦东新区将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贸易、体育等跨界融合,提升视频视讯、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能级。做大文化版权交易规模,建成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二期,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带动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基本建成全国最具创新活动力的文化创意高地之一。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2%以上。通过发挥自贸区和迪士尼乐园的溢出效应,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文化休闲项目,丰富文化消费业态。
手握一副文化“好牌”的世博核心地区如何出牌?市人大代表陆敏之:
用文化发展助推一流CBD建设
本报记者 唐玮婕
放眼全球,一个顶尖城市中央商务区 (CBD) 必定和一流文化中心共生共存。世博地区要成为升级版陆家嘴,作为城市新名片跻身世界一流CBD行列,软环境打造是根本,文化发展是关键。
沿着黄浦江岸线,从中华艺术宫、奔驰文化活动中心,再到宋城大舞台、民生美术馆以及未来的上海大歌剧院,还有后滩公园、世博大舞台公园、白莲泾公园等沿江公园……世博核心地区手握一副“好牌”。但是,从一个地区的整体文化而言,世博区域的文化梯度性分布还不强,高品质、原创性文化内容也还不足。市人大代表、浦东世博地区开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陆敏之表示,要把散落的文化资源串起来,还需要在整体规划上动脑筋,“这里拥有不少公园和工业遗产建筑等,不妨打造一条‘背景小巷,式的滨水文化走廊,在其中布局书店等文化设施,搞一些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
目前来看,世博区域文化发展已经预留了一定物理空间。世博区域文化发展正在形成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下一步,如何把世博核心地区的文化建设成为全市的精品、亮点,乃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陆敏之认为,还需要在整体规划、形成合力上多下功夫。
“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将打通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20公里的黄浦江浦东段岸线,而世博区域的这片滨江带无疑将成为一大亮点。“我们计划把世博轴打造成一条文化体验轴,而世博沿江岸线则布局步行、自行车等慢行通道,间或布局书店等文化设施。”
陆敏之建议,建立一个专门推动世博核心地区文化发展的议事机构,把各类资源和要素整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通过这样的平台才能进一步加强文体联动、文旅联动和文教联动,同时推动文化加金融、文化加科技等的滚动发展、协同推进,反过来用文化助推一流CBD建设。
她表示,当前的文化发展已经不是政府一家就能做成做好的,只有市场、社会、政府共同参与,才能激发出活力,“世博地区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我们愿意率先探索一些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发展的机制,通过研究出台财税、资本金参与、融资等方面的规则,形成一个导向鲜明、政策清晰、业界参与、共治共管的文化市场发展新模式。”本报记者 唐玮婕
文化将“嵌入”商业、产业和人们生活中;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翁祖亮:
让文化串起有滋有味生活
本报记者 顾一琼
“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上周刚刚剧透,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翁祖亮对于“十三五”文化布局兴致正浓:“我们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看黄浦文化的新发展;未来,在这里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而是一种符合本地区人群特征的生活方式。”
黄浦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人口结构,而人口结构又决定了其独特的文化需求。从环人民广场演绎活力区看,黄浦区在谋布一盘“大棋局”———这个棋局里,文化的作用更像是棋盘上的“经纬线”,串联起高品格的区域生态和有滋有味的生活,“实现有效的文化供给,与区域民众需求相匹配,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
“所谓商旅文结合,文化才是灵魂。区域内的K11、田子坊、新天地,但凡有活力有人气的地方,文化都是重要支撑。”翁祖亮举了K11的例子,商场里有种植区域,小朋友可以在这里体验种植蔬菜,而结出的蔬果还可以被端上一旁饭店的餐桌,“在这里,人们消费的不再只是物质产品,而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的生活方式。”
当然,这样文化认同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积淀基础上的,“这方面,黄浦有着成熟的土壤”。翁祖亮罗列了一组数字:目前,黄浦区域内每年上演的戏剧占全市戏剧总量的2/3,儿童剧占全市总量的2/3,音乐剧占全市总量的1/3。
除了硬件设施集聚外,持续多年推动发展高端服务业也为黄浦区积淀下雅俗共赏、民族与国际交融的文化需求。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黄浦区将整体构筑“一中心、五集群”的文化大棋局:成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地、国际戏剧的展示交流地、原创剧目的孵化展演地、演艺跨界融合的示范引领地,也成为上海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主力军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引领区。
一个中心,就是指环人民广场1.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将活力中心内的近20家剧场聚拢起来,以中心票房为纽带增加剧场之间的合作互动,打造戏曲、音乐剧、室内外音乐会演出高地。
五大集群,包括引进小歌剧、肢体剧、浸没式戏剧的新天地集群;以外滩源为核心,强调“文创+科创”为特色的外滩集群;以探索驻场演出模式带动南市区域建设的创意码头集群;以儿童剧场为特色的浦西世博集群;普及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国粹艺术的复兴路集群。
“纽约、伦敦、巴黎,放眼国际著名大都市,它们一定也都是文化高地。”翁祖亮说,政府要做的,就是对文化需求、文化生态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营造和调整,在黄浦区,文化将“嵌入”商业和产业之中,“嵌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目前,林肯爵士乐中心即将进驻改造后的南京东路中央商场,成为亚洲定点演出场所;上海昆剧团将进驻豫园为老城隍庙添彩……这局棋越来越有看头。
春节前,柯灵故居等集体开放;市人大代表、徐汇区委书记莫负春:
探寻精神内核的时代表达
本报记者顾一琼
从千年龙华寺,到象征传递先进技艺的黄道婆文化;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徐家汇,到近代优秀建筑密集的衡复风貌保护区……历史长河的每一步,徐汇区都留下了深深印迹。
“迈入‘十三五,,在这片有着丰厚文化历史积淀的土地上,我们更应该探寻的是文化新时代的表达,这背后更是精神内核的融合。”市人大代表、徐汇区委书记莫负春这样看,“我们现在谈的文化,远不是一部戏、一本书、一场演出,它指的是大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更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体现着人们对城市精神的高度认同。”
翻开徐汇区的“十三五”规划,文化篇章有着这样清晰的描述:重视黄道婆文化的凝炼宣传和时代表达,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亮点;打造上海西岸文化新地标,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成功经验,加快建设西岸传媒港、“美术馆大道”、跑道公园,举办时尚、艺术、音乐、运动等精品主题活动;发挥“东方梦工厂”的带动效应,依托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推动形成文化艺术产业链。
莫负春说,徐汇区的“大文化”建设注重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融合,与人们的素质提升融合,与产业发展融合,与城市更新、民生保障融合。因此,在徐汇区,文化的表达和载体是丰富多样的———除了剧院、场馆的空间集聚外,更多形式的文化载体和设施在梧桐树下、林荫道间、商圈周边、居民宅旁逐步“散布”开来。
空间集聚外,徐汇区探究的是“如何有戏”,如何挖掘出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这个春节前,徐汇区将给市民献上一份独特的“文化大礼包”: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区政府大院的2号楼(前身为修道院大楼)经过修整布展将集体向市民开放。市民将走进这些有故事的老宅看看,重温这里的历史气息和文脉。莫负春透露,区政府大院2号楼甚至还留出部分区域,用于给市民做各类文化展示。
“每个区域的文化气质都是‘不可再生,的,与区域的整体文化品格密不可分;我们要做的是挖掘出城市文化内涵,探寻其背后的精神内核,并找到适合时代的表达方式。”莫负春说,之所以花大力气复原、开放这些大家、大师的故居,不仅因为其具有文化价值,还因为它们有着极强的人生价值和感染力,“某种程度上,能转化为一种精神内核引领激励、引领现代人的成长,浇灌文化自觉。”
据透露,下一步,徐汇区还将启动修缮建设夏衍故居、草婴书屋和修道院公寓等,修缮开放克莱门公寓、黑石公寓,还原上海大戏院的戏剧演出功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