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加沙城,人们查看被以色列空袭炸毁的建筑废墟。
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突袭,战果出人意料,坊间评论蜂起。笔者不揣自陋,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有评论认为,虽然哈马斯靠突袭初战告捷,但因实力悬殊,在以色列倾力报复下,恐怕难逃被铲除的命运。笔者认为这不可能。首先,哈马斯早已不是三十多年前靠自杀炸弹起家的边缘抵抗组织,而是得到大多数巴勒斯坦民众拥护的政治团体,尤其在加沙深得人心。
其次,哈马斯的军事能力也已今非昔比。这一回,它的火箭弹全时段覆盖、 无人机与滑翔机联袂突击、俘获对象包括女兵和将军,这样的战果连正规军也难以做到。
第三,除非以色列发动地面战、攻入加沙,否则单靠空袭决难清除哈马斯。但是,一旦进入加沙,以陆军不可能像空军那样得心应手。加沙人口密集,地形复杂,更有无数地道,哈马斯手里还有俘虏人质,所有这一切使得以军很难放开手脚。结果很可能重蹈2006年进攻黎巴嫩的覆辙——虽然重创对手、己方损失不轻、战争目标未达。
有评论注意到,哈马斯这回的进攻日期与半个世纪前的“斋月战争”时间只差一天。这个日期的确值得玩味。1973年10月6日,在1967年6月战争中被以色列夺占领土的埃及、叙利亚联手突袭以色列,猝不及防的以军节节败退。这是阿以战争中阿拉伯人仅有一次占过上风的战争,也是最终导致阿拉伯世界分裂的战争。
“斋月战争”由埃及总统萨达特策划,他的目的不是要通过战争收回失地,而是希望战争赢得世界关注,进而使美国介入调停。考虑到埃及实力,这个想法本无可厚非,但可悲的是,萨达特对叙利亚采取了蒙骗手法。他先是告诉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埃及准备对以开战以夺回领土,希望叙利亚加入,阿萨德自然愿意。双方于是商定,埃军进攻被占西奈半岛、叙军进攻被占戈兰高地。当时,埃及拟定了两份进攻计划,一份是埃军度过苏伊士运河之后,就在东岸建立桥头堡,不再继续东进攻击西奈半岛的以军,以待美国调停。另一份是,埃及过运河后继续深入西奈半岛。萨达特心里想的是第一份计划,给阿萨德的却是第二份计划。
果然,在10月8日,当埃及在达到运河东岸后便构筑工事,不再继续向东线进击。这给以军让出机会。腾出手来的以军不但解了戈兰高地之围,而且占领了更多的叙利亚领土,并在10月10日直接向大马士革叙军指挥部炮击。阿萨德只能恳求萨达特继续东进,以减轻叙利亚压力。萨达特起先并未理会,由于担心在阿拉伯世界背上叛徒骂名,终于在10月14日下令埃军继续攻击,但为时已晚。一来因为埃及军队本来就没打算与以色列决战,缺乏战斗意志;二来因为以色列已在叙利亚得手,信心、战力都已恢复;所以,埃及军队离开河边阵地之后,很快遭遇以军反攻,且被以军断了后路,陷入合围。此后,在基辛格调停下,以色列撤出这场战争中所占叙利亚领土,而埃及与以色列达成两军脱离接触协议。此后埃以在美国安排下达成一系列谅解,直至两国在1980年初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斋月战争开始直至埃以建交,埃及的行为违背了它与其他阿拉伯国家达成的协议,即:在处理与以色列关系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必须统一行动。在美国安排下的埃以互动,埃及收回了西奈半岛,以色列则不再担心阿拉伯世界的联合对抗:它可以不顾安理会242号决议,心安理得地持续占领戈兰高地,占领巴勒斯坦。
这次哈马斯发动突袭,可以说是一次雪耻行动。不像当年埃及欺瞒叙利亚,这回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配合默契。在哈马斯进攻以色列时,真主党向黎、叙、以边界处的以占地区发动炮击,起到了分散以军注意力的作用。还有消息称,真主党已经托人向以色列传话:要是地面进攻加沙,真主党会介入。真主党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不管是在本土与以色列交手,还是在叙利亚与美国代理人作战,都有出色战果;如消息属实,会给以色列造成不小压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哈马斯和真主党分属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家联手,对西方媒体散布的中东教派冲突论是有力驳斥。又,冲突发生后,美西方一边倒谴责哈马斯,布林肯要求沙特、埃及等国谴责哈马斯,却遭拒绝。这表明,在巴勒斯坦这个事关民族感情的问题上,即便是美国的阿拉伯盟友,也不会站队美国,像萨达特那样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了。
▲10月9日,加沙城的建筑遭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
许多评论还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哈马斯这次行动是为了阻止美国于前些年启动的阿以关系正常化进程,尤其是阻止似乎即将到来的以沙建交。这一可能性不能排除,但问题是,倘若以色列和沙特决心建交,哈马斯的一次突袭根本无法阻止。而目前的现实是,就以沙关系正常化而言,内塔尼亚胡政府受到左右两面夹击,左派攻击他纵容沙特的不良人权纪录,右派警告他不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做出些微让步。而沙特则在建交问题上亮明立场:巴勒斯坦问题必须在两国方案基础上解决。作为象征性举动,沙特在派遣官员首访以色列之前,先任命了驻巴勒斯坦国大使。而谁都知道,以色列已经公开宣布,两国方案已死。
哈马斯这次奇袭,毋宁说是向以色列交底:只要以色列不让巴勒斯坦立国,巴勒斯坦绝不让以色列安宁,而且力度将会加大,巴勒斯坦人有能力做到这点。
作者:唐见端(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