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溪”管道被炸点图示。
日前爆料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美国记者西摩·赫什15日透露有关事件更多细节,同时他批评西方主流媒体对此集体沉默,在“北溪”被炸问题上选择性“失声”。
鉴于“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出现新的细节,俄罗斯已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请,要求在莫斯科时间2月22日23时召开会议,讨论“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俄方不同意有关联合国无权调查“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说法。俄正就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做准备,将要求联合国对事件进行调查。
拉夫罗夫还说,自去年9月以来,瑞典和丹麦方面一直没有回应俄总理米舒斯京关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的信件。拉夫罗夫认为这种“无礼”的无视行为反映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试图掩盖自己对破坏天然气管道应负的责任。
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赫什15日在其个人网站上发文称,西方主要媒体并未对自己此前爆料“北溪”被炸的调查文章进行广泛报道,“这种集体沉默是刻意的忽视”。赫什说,“在我1972年至1979年期间担任《纽约时报》调查记者时,《纽约时报》刊登了我所写的一切,即便不是全部,大部分也都刊发在了头版。《华盛顿邮报》作为我职业生涯里忠实的反对者,也在20多年前刊长文对我进行报道。现在他们中没有一家写过一句关于管道事件的话,甚至都没有引用白宫对我报道事件的否认”。
相较于西方主流媒体选择视而不见,作为事件相关方之一的俄罗斯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消息报》、《俄罗斯报》等俄主流媒体均对赫什的文章观点进行了提炼。俄罗斯联邦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评论赫什的文章时称,尽管存在争议,但该文章仍非常严肃和重要,更应促使“北溪”管道事件的国际调查进一步深化。
赫什14日在接受美媒和德媒采访时披露了更多关于“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内情。赫什称,美国总统拜登由于紧张恐惧,将炸毁“北溪”的时间从去年6月推迟到了9月,“去年6月,美军潜水员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接近尾声时放置炸弹,但在最后一刻,白宫变得紧张起来,‘总统说,他不敢这样做’,改变主意后,拜登要求在以后远程引爆炸弹”。
赫什再次坚称挪威参与了行动。他表示美国中情局曾向一艘挪威船只提供一个减压舱,以便潜水员能够在“北溪”管道上放置炸药。此前赫什在爆料文章里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挪威在此前行动中的作用:不仅是执行任务的理想地点,还帮助提供了行动掩护的绝佳时机,以6月“波罗的海行动”例行军演为契机,实施埋雷活动。
赫什斥责挪威否认参与事件为“愚蠢的谎言”,“去年9月26日,正是挪威海军的一架P8侦察机在接到美方命令后投下了声呐浮标,信号在水下传播,最终触发了之前被埋的炸药”。
赫什还披露美国之所以冒险炸毁“北溪”管道,其目的是牵制德国。“拜登认为他正在乌克兰打一场大仗,需要确定得到德国和西欧的支持。德国为了使经济不至于崩溃,冬天来临之际肯定会要求俄罗斯开闸输气,而且德国数十年来都倾向于与俄贸易。”赫什称,“在拜登看来,天然气削弱了(德国)对美的依赖,得将这一选择(‘北溪’管道)完全抹去”。
当地时间8日,赫什在“订阅堆栈”网站发表了一份题为《美国如何摧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调查报告,直指美国政府策划炸毁了“北溪”三条管线。
作者:刘畅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订阅堆栈”网站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