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汉堡港的集装箱。
当地时间10月26日,德国政府最终“有条件”地批准了有争议的中远海运对德国汉堡港“福地”码头的收购案。这显示了德国总理朔尔茨力排众议,坚持其惯有的、理性务实的对华经贸政策,为德国平稳度过近期的经济、民生困境,也为中德关系的稳健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对此,汉堡港口与仓储物流公司高层也表示,这强化了公司未来的生存能力。
不过,这笔本应互利互惠的交易一波三折的过程,也折射出部分德国和欧洲政坛人士目前对华焦虑上升,以及冲动情绪下的过度防范政策倾向。
汉堡港是德国最重要的航运枢纽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中国货轮进出该港。目前港口转运的集装箱中大约三分之一涉及与中国有关的航运贸易。
“福地”码头是该港四个集装箱码头中最小的一个。码头土地所有权归属汉堡市,运营权属于汉堡港口与仓储物流公司。
面临同样有中资股份的荷兰鹿特丹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的竞争,汉堡港“福地”码头需要新的投资者入股,以改善升级其基础设施,提升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该码头曾长时间等待投资未果。
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去年9月宣布,拟收购德国汉堡港“福地”码头35%的股份。
收购案提出后,起初进展顺利,并未引起多少反响。近几个月来,德国和欧洲一些政治人物却对收购案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焦虑,担心中国可能借参股了解码头的重要运营数据,甚至插手干涉汉堡港的运营决策等。
尽管港口方面和汉堡市政府明确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表示土地所有权和港口运营权安全无虞,这些政治家们仍然要“未雨绸缪”阻断交易。各方争执中,德国政府最终折衷同意,中远可先期收购“福地”24.9%的股份。低于25%的股份意味着无否决权。
问题是,这种怀疑究竟有多少确切的事实依据呢?或者仅仅是人云亦云,杞人忧天?
10月27日,《新苏黎世报》一篇题为“同中国打交道需要更多战略眼光”的报道评论,讨论对华依赖不应“歇斯底里”,“盲目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自给自足的幻想绝非正确的答案。对德国这样一个出口型经济体来说,去全球化只能自毁富裕生活,而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加和平或安全。”
在疫情和能源危机已给德国企业和百姓生活带来重大打击、通货膨胀升到10%的现实下,面对2023甚至2024年仍无法完全恢复的经济前景,政府有责任为企业求生机,为民生谋福利。
二战后,德国经济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繁荣,既是德国人民智慧勤劳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开放和互惠的贸易全球化。朔尔茨最近表示,“德国以全球化立场为荣”“脱钩是错误的道路”,德国将继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合作”。
朔尔茨理性看待事情的本质,拒绝某些国家和政治人物的脱钩引诱,正是在多种矛盾交织的困难时期,抓住关键,有效而平衡地保护德国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乃至政治安全的正确选择。
作者:王蓓华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新华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