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伦敦唐宁街10号门前发表讲话。
英国首相约翰逊7月7日宣布辞去保守党党首与首相职务,这意味着约翰逊将无法完成他的首相任期,成为特蕾莎·梅之后又一位中道折戟的英国政客。
自2016年“脱欧”以来,英国政坛要员更迭频繁,这是英国国内政治与世界政治发展叠加效应下的必然结果,深刻体现了美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
约翰逊是英国政治生活空洞化的缩影
约翰逊承诺辞去首相,好比靴子终于落地,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与梅相比,约翰逊的确具有强烈的个人表演色彩,他对英国政治缺乏真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于危局中力挽狂澜的政治素养。在约翰逊执政期间,机会主义彻底替代了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矮化了英国的国际形象。“派对门”事件令约翰逊内阁的公众形象大受损伤,如果不是俄乌冲突爆发,约翰逊很有可能撑不到现在。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过分强调约翰逊政治命运发展的个人因素不足以解释他为何最终被保守党抛弃。英国政坛今日之乱局,不是自约翰逊开始,也绝不会因为约翰逊下台而终结。
事实上,自2016年英国“脱欧”这一黑天鹅事件以来,英国政府在本质上失去了构建面向未来的方向感,混乱与无序是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自“脱欧”以来,英国社会的民生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因为新冠疫情的发展愈发严重。然而,保守党政府并没有拿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良策,或者说与真正推行有效解决问题相比,政客们更加热衷于慷慨激昂的议会辩论与政治作秀。政治生活的空洞化与形式化,已经成为英国深入骨髓的根本社会顽疾。
约翰逊在本质上正是英国当代政治生活的缩影与体现。在2016年的事件中,约翰逊是坚定的“脱欧”派,以极富煽动性的政治演说与极具个性的政治形象赢得了党内支持与民众兴趣。几年前,保守党抛弃梅,主要原因是她在“脱欧”问题上没有表现出维护英国利益的强烈意志。
约翰逊貌似在对抗欧盟这一问题上“意志坚定”,在保守党大会上号召英国民众彻底摆脱旧有的英欧经贸模式,构建“爱国者经济”。事实上,对欧贸易占据了英国对外贸易几乎一半,约翰逊本人也深知英欧关系对于英国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政治精英辈出的英国保守党,日益呈现民粹化的政治色彩,充分说明英国社会今天无法出现真正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英国政治生活的平庸化,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 约翰逊在伦敦唐宁街10号门前发表讲话后返回室内。
英国外交实践背弃“全球英国”战略构架
与英国内部社会治理相类似的是,英国外交政策同样处于艰难的选择期。2018年,早在担任梅内阁外交大臣时,约翰逊就提出了所谓“全球英国”外交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充分贯彻英国“贸易立国、商业立国”的基本原则,构建与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紧密经贸关系。客观而言,“全球英国”外交战略的确是基于现实世界发展规律、且具有前瞻性的外交谋划,也充分体现了英国作为资深国际事务参与者的战略素养与水平。然而,过去四年来,英国的外交实践根本背弃了“全球英国”的战略构架。
具体而言,当前英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回到后冷战时期传统美英特殊关系的基本取向,积极充当美国全球霸权主义外交政策的马前卒,在美西方发达国家联盟中扮演“军师”角色,以此增强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以中英关系为例,约翰逊执政以来,英国对华外交政策始终走不出冷战思维与殖民文化意识形态的藩篱,一些保守党内的实力派政客不遗余力地将中英关系意识形态化,始终无法走出西方文明优越论与西方价值中心论,对英国在华外交利益构成了本质伤害。应该看到,这种根深蒂固的逆世界潮流的政治势力,在英国政界不是少数。因此,英国外交战略的发展,不会因为约翰逊的去职而发生根本转变。面向未来世界的英国外交需要一场真正的思想解放,英国政界准备好了吗?
应该看到,英国依然是一个资深国际事务参与者,其综合国力不容小觑。仅仅就经济领域而言,英国目前人均GDP超过4.2万美元,伦敦依然是全球最大金融中心之一,世界45%的外汇交易与30%的证券交易都在此进行,英国还是全球极少数几个拥有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定价权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本次俄乌冲突中,英国不惜以冻结、没收俄罗斯在英资产为要挟,这种经济自残式的策略是对英国商业立国理念的根本践踏。由此看来,后约翰逊时代的英国政治,恐怕还有很多弯路要走。
作者:高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新华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