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0日,英(右)俄外交部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谈。
2月11日,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结束了她任内的首次访俄之旅,这是英国最高级别外交官近5年来次访问俄罗斯。这场被英国首相约翰逊认为是去“修复英俄关系”的访问,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作“哑巴与聋子的对话”。
特拉斯前脚刚走,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11日也将访俄,并于当天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会谈,外界预测,“哑巴与聋子的对话”还将继续。
俄外长称西方威胁是“死路一条”
据俄媒报道,拉夫罗夫丝毫没有掩饰与特拉斯会晤时的失望情绪,他在10日与特拉斯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直言,“俄英关系处于近年来的最低点”,俄方对此并不满意,希望能够恢复双边合作机制。拉夫罗夫寄希望本次外长会能为改善双边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意义,不过这一愿望并未实现。“老实说,我感到失望,因为会谈进程有哑巴与聋子对话的感觉。我们似乎在倾听,但却没有听到什么。”拉夫罗夫说。
路透社称,特拉斯是为“劝说”俄罗斯从俄乌边境撤兵而去。她在会后辩称自己“不是哑巴”,“表达了英国的立场”,即英国“不能无视”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军队和“破坏乌克兰主权的企图”。特拉斯说:“除了威胁乌克兰,我看不出在边境部署10万军人还有什么其他理由。如果俄罗斯认真对待外交行动,他们需要撤军并停止威胁。”
对于这样口气生硬的表态,拉夫罗夫强硬回击称,“意识形态做法、最后通牒以及威胁——这些是死路一条”。拉夫罗夫在会谈中再次向特拉斯重申了俄方的立场和安全诉求。但据俄罗斯驻英大使克林透露,“对于这些诉求,特拉斯只是重复了她在英国议会、媒体和个人推特上发表的种种口号……她拒绝倾听拉夫罗夫详细解释的诸多问题,甚至没有表现出基于相互尊重的原则去寻找解决冲突的意愿。”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右)接待到访的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
英外交大臣地理常识“堪忧”
会谈虽然没有高光时刻,在与拉夫罗夫会谈时犯下的“地理常识”错误却成为特拉斯莫斯科之行的“嘈点”。据《生意人报》报道,在拉夫罗夫解释了俄军在自己领土内有训练和演习的权利之后,特拉斯依旧坚持要求撤军的立场。随后,拉夫罗夫询问特拉斯,是否承认“俄罗斯对当前军队驻扎的罗斯托夫州和沃罗涅日州拥有主权”时,特拉斯想了一会儿称,“英国永远不会承认俄罗斯对这些地区的主权。”
这时,英国驻俄大使布朗纳特不得不干预,他提醒特拉斯这两个州是俄罗斯领土。会谈结束后,英驻俄大使馆网站刊登了特拉斯的“更正声明”,她在声明里解释称,“我最初以为拉夫罗夫说的地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我在此明确表示,罗斯托夫州和沃罗涅日州是俄罗斯的领土”。
对于这个小插曲,俄罗斯媒体普遍认为,特拉斯的地理常识“堪忧”,就在本月3日,特拉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她在批评俄罗斯海上军演时搞混了“波罗的海”和“黑海”。当时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不无讽刺地说,“特拉斯夫人缺乏地理常识,她们曾经是海上强国,如今却也不需要穿过黑海去保护波罗的海”。扎哈罗娃还说,“在发达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一套特别的分配大臣职务的标准——这与我们无关,但是建议外交官们了解下每个国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
还有俄媒认为,特拉斯地理常识浅薄,对数学却情有独钟。她在访俄期间去到莫斯科国立大学,称莫大在数学方面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希望英国可以借鉴俄罗斯在中学和大学中教授数学的经验。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特拉斯的父亲是一位基础数学教授,她本人曾担任过英国教育副大臣,对数学非常重视。报道称,特拉斯邀请拉夫罗夫未来几个月访问英国,并强调“因为英俄之间拥有文化和教育联系”。有俄媒称,特拉斯更像个教育大臣,而非外交大臣。
对于特拉斯访俄的“尴尬”片段,也有英国媒体认为,是俄方故意为之。去年2月,在欧俄关系处于低谷之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访俄时也曾遭遇拉夫罗夫的冷遇。
▲ 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访问莫斯科国立大学。
英俄关系低位徘徊已近十年
特拉斯此次访俄是英国外交大臣近5年来首次访问俄罗斯。2017年12月,当时作为外交大臣的鲍里斯·约翰逊曾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访俄,约翰逊的那次访问也是时隔5年。可见,乌克兰危机前后至今,英俄关系已经低位徘徊近十年之久。2018年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之后,伴随着大量互相驱逐外交官,英俄关系更是跌至冰点。
此轮乌克兰局势趋紧之后,英国政府紧紧跟随美国步伐,表示要坚定不移维护欧洲安全,但同时呼吁欧洲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权力,并向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南欧国家增派兵力和军事装备。就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为局势缓和穿梭外交努力斡旋之际,本月2日,约翰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并约定派出外交大臣和国防大臣访问。
但据英国《泰晤士报》1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国防大臣华莱士计划和特拉斯一样,希望通过制裁威胁的手段“劝说”俄罗斯“从战争门口撤退”,华莱士还打算告诉俄防长绍伊古,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莫斯科将“陷入失败”。消息人士称,如果是这样的口吻,双方军方高级官员的会谈“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作者:刘畅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视觉中国、塔斯社、俄卫星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