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结束后,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共同会见了记者。| 新华社资料图片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20年前的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就此诞生。
上合组织成立后,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初步完成了组织机制建设,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2013年以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上合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形势变化趋势,践行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组织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区域合作示范效应日益彰显。
上合组织为何能在短短20年间,从一个聚焦安全议题的地区组织迅速成长为功能全面、议题广泛、潜力巨大的综合性跨区域组织?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坚守“上海精神”的初心,走出了一条适合区域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道路。
保障和平以回应人类共同关切
当今世界,挑战人类安全与发展的地区与全球问题层出不穷,且表现出日趋明显的超国家和跨国界特性,一国想要凭借一己之力解决问题既不现实也无法长久,唯有团结合作,共谋出路才是明智之举。
上合组织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将议题从两国边界逐渐扩大到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上合组织范围内举行的反恐联合演习、新冠疫情期间的守望相助等,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了解决地区和全球治理问题,进而回应人类共同的关切,这与某些延续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的国际组织有着本质区别。
▲ 2018年7月1日,游客在青岛奥帆中心旗阵广场游览。| 新华社资料图片
促进发展以扩大成员国共同利益
上合组织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除了应对本世纪以来大量涌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外,还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占据欧亚大陆约65%的面积、全世界近半数的人口和全球2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国在自然资源禀赋、市场供需、地理区位优势等方面互补性强,经贸合作与投资便利化等潜力巨大。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后,上合组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不仅途经所有上合组织国家,而且与沿线国的建设规划纷纷对接,还确立了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涉及上合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重大建设项目,使各国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引领下,通过共享发展成果来提升成员国的获得感,进而增强其参与积极性,这是上合组织能够利用地缘优势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性原因。
更新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卡赞斯坦曾形容全球化是一个多孔化地区构成的世界,国家间彼此依赖、相互渗透,最终是为了塑造美国的帝国权力体系。而上合组织践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展现的是另一幅画面,国家间相互依赖与渗透不是为了权力流向某个大国,而是为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表示,要采取积极政策,反击破坏国际秩序的单边主义行径,并推动可以将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团结起来的全球化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这样一种全球化理念,它蕴含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既显示上合组织成员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也表明各国在解决地区与全球问题时应采取一种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做法;不论是“上海精神”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反映了这种价值。
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不仅推动了上合组织在区域合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也有助其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上合组织成员国国情差异大、发展速度不均衡,新老问题也不少,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来已久的历史纠纷;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时有发生的边界冲突;阿富汗20多年的国内乱局;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与俄罗斯的打压,以及美国印太战略对上合组织内部团结的冲击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成员国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的引领下,加强战略协调,用多边主义的方式去逐一攻克,使上合组织最终成为一个真正内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组织。
作者:周秋君(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