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图片均主办方提供
2019年11月2日,“新形势下的欧洲与中欧关系”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沪京等多地的资深学者和研究人员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欧洲议会选举后欧盟发展走向;新时期欧盟对华战略调整与中欧关系发展前景;英国脱欧与中英、中欧关系;中欧美三边关系四个主题进行深度的对话和讨论。
当前欧洲面临新老困境
2019年5月,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出炉,欧洲政治碎片化的特征显著,以欧洲人民党和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传统多数政党席位有所下降,而以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为纲领的疑欧政党则在本次选举中表现突出,支持率有所回升。而在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脱欧”至今,三年长跑使“脱欧”俨然成为了“拖欧”,英欧“离婚”结果未定,却添更多变数。欧洲议会选举和英国脱欧使欧盟未来政策体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
马克龙执政后,重启法德轴心、重新塑造欧盟机制和增强欧盟话语权成为其主要追求,但是在深化欧盟改革的过程中,马克龙和默克尔两位领导人面临着瓶颈。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郑春荣教授就法德轴心未能完全重启的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他认为马克龙在欧元区改革和避难体系改革方面有所尝试但是并未能完全实现愿望。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选后,欧盟的战略议程方向和法德的诉求愿景相呼应,但总体而言,法德仍面临来自其他成员国的阻力和政治策略不同的困扰。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郑春荣教授。
民粹主义在欧洲甚嚣尘上,欧盟日益从内外两个方面受到民粹主义的挑战。在谈及民粹主义的特征时,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云珍副教授认为民粹主义冲击着代议制度,使特殊议题政治化,并以文化作为边界,从而产生了激进主义的色彩。不过,民粹主义也存在将议题安全化、推动欧盟积极回应挑战以及映射制度缺陷的正向作用。
杨云珍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表示,民粹主义冲击着欧洲政治生态,欧盟对民粹执政党有所防范,例如冻结匈牙利青民盟在欧洲议会中的成员资格,并对波兰启动《里斯本条约》第7条款进行制裁,但总体而言是欧盟对类似政党采取的政策是柔性和有空间的,此外不少民粹执政党也希望为自己争取欧盟层面的利益,所以处于摇摆的状态。
英国原本拟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2019年4月获得欧盟方面同意,延期至10月31日“脱欧”。约翰逊竞选首相时曾誓言带领英国如期“脱欧”,但在议会下院压力下被迫向欧盟再次申请延期“脱欧”。三年的“脱欧”只能等来12月12日的提前大选。社会分裂的民意、政党间的反复博弈都可能影响投票结果,这也让“脱欧”前景愈加迷茫。
在谈到英国“脱欧”时,英国基尔大学副校长Luther教授认为英国内部分裂严重,且英国民众无法得到充分的“脱欧”信息。如果真的“脱欧”,会对英国的关税、投资、政党体系的稳定性和国家主权的完整性产生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研究员认为英国在处理“脱欧”的这三年,经济发展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金融合作现在可以说是中英经贸关系中的一个最大的亮点,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不会有太大影响。
中欧关系发展面临新前景
在关于中欧关系新前景的讨论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员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研究员认为,变化中的欧洲成为我们看待、认识欧洲,和为中欧关系寻找新定位的出发点,我们要在理解欧洲的前提下理解中欧关系,这样制定政策的时候会显得更平和,更具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研究员谈到,很长时间欧洲国家的对华政策受到美国的影响,但是如今欧洲在外交领域的对华政策,更加与美国拉开了距离。
当前,中欧双方缺乏长效的政治互信机制,欧盟则仍面临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威胁等难题。欧洲一体化的曲折甚至动荡都对中欧关系产生了某种负面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忻华副教授认为,欧盟领导层对华政策的意向是重新认知、重新定位和重新构建新政策体系。欧盟现在对中国正重新定位,很大程度上,工商界等利益集团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现在欧盟强调中欧关系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将贸易、投资、产业、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型的防御政策体系。
此次会议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主办。
作者:沈钦韩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