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反对党候选人费尔南德斯在8月11日赢得初选。|视觉中国
一部以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为背景的电影《英勇废柴》,自8月15日上映以来创下了阿根廷国产片近两年的最佳票房,甚至有可能代表阿根廷角逐下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
分析认为,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创票房新高,是因为通过影片,很多阿根廷人为当前他们正亲身经历的国家政治和经济局势的不确定性而感同身受地哭泣。8月11日,阿根廷总统初选结束后,由于反对党候选人费尔南德斯出乎预料地领先,股市、债市、外汇第二天出现暴跌。
如今,正式大选的总统候选人辩论即将于10月中旬展开。就目前形势来看,经济治理不力和腐败丑闻分别是马克里和费尔南德斯的最大“黑点”: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阿根廷2019上半年贫困率高达35,4%,是马克里2015年上台执政以来的最高点。与此同时,费尔南德斯的竞选搭档、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在卸任后一度面临受贿、洗钱、侵吞公款等多项涉腐指控,其所代表的左派政党也一度被马克里描述为贪腐犯罪的代言人。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若仅从初选结果看,似乎相比热度有所消减的腐败问题,阿根廷人对关乎自己现实生活的经济状况更加在意。
自上个世纪初就步入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南美贵族”阿根廷,究竟怎么了?
初选危机暴露经济政策的“两难”
▲8月11日,阿根廷总统初选拉开序幕时,现总统马克里现身投票站。|视觉中国
8月11日晚,随着总统初选的计票结束,反对党候选人、“庇隆主义继承者”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得票率超过47%,以近15%的得票优势力压谋求连任的马克里。这一结果在宣告马克里竞选前景不妙的同时,也引发了阿根廷股债汇三市危机。12日,阿根廷股市Merval股指下跌超过37%;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下跌超过20%,创下201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有当地媒体评论称,财长杜霍夫显然在为这场金融动荡和阿根廷长久以来糟糕的经济状况买单。8月17日,杜霍夫宣布辞职。在此前的8月14日,马克里宣布政府将陆续采取一揽子经济措施以应对初选后的金融市场波动。这些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减少劳动者个人税费负担、设置中小型企业债务缓冲期、增加劳动者子女补助、增发奖学金等。
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挽回民心尚且不论,措施本身包含的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社会福利待遇的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里经济政策向“中左方向”的妥协。马克里自上任以来一直采取与前左翼政府针锋相对的宽松经济政策,例如取消汇率管制、取消出口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但3年多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似乎始终未能给阿根廷经济带来起色。
在民众对马克里失望的同时,投资者对反对派的政府干预型经济政策取向同样不看好。此次初选引发的股债汇“三杀”危机正是这一态度的集中体现。投资者担忧,一旦费尔南德斯当选,很可能引导现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整体“左倾”,甚至出现反对现有协议,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救助贷款问题重新谈判的局面。
这一现象同时暴露出了阿根廷在政策方向上“左右为难”的尴尬状况。但实际上,阿根廷的经济困境并非因短期政策形成的。自上世纪“大萧条”时代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后,阿根廷经济在跌宕起伏中埋藏了种种深层次弊病,牢牢束缚了真正意义上经济腾飞的可能性。
从“阿根廷梗”看经济变迁
放眼全球,或许巴西人是最喜欢调侃阿根廷的。在巴西的市井闲谈中有个有趣的现象:无论称赞墨西哥、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等任何一个拉美国家,巴西人都能淡定自若,但只要谈及阿根廷,巴西人就会一脸嫌弃地质问“说阿根廷干嘛”。
巴西人对这位同为南方共同市场成员的“好邻居”的嫌弃比比皆是:巴西人嘴上永远不愿称赞逢年过节到阿根廷旅游的行为,不愿承认阿根廷牛肉的肉质较之巴西更佳。而当巴西人数落某人做事不成功时,会调侃称“只有阿根廷人不如你”,或是“也就比阿根廷人强点”。
作为持续百年的争夺“拉美第一”的竞争对手,巴、阿两国明里暗里的较劲倒是不难理解,但若将时光倒退百年,光景则全然不同。得益于先天的自然条件优势和沃土潘帕斯草原对畜牧业的滋养,农牧业成为阿根廷国民经济的支柱。而随着以欧洲为首的国外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大,阿根廷一度被称作“世界粮仓和肉库”。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高于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南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已然超越巴黎。
单从数据来看,阿根廷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跻身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行列,但潜藏在华丽数字外表之下,是阿根廷百年不曾改变的农牧业国家定位。也正因如此,阿根廷与同样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邻国巴西一样,经济发展深受国际经济的影响,而这也意味着,一旦世界经济有个头疼脑热,阿根廷一定跟着发病。从经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阿根廷几乎未曾缺席过任何一场全球性经济动荡,经济形势还经常因为国内问题和区域问题发生小幅波动。
▲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一名男子在翻检垃圾桶,阿根廷经济危机加剧了粮食紧张状态。| 视觉中国
从宏观历史角度来讲,阿根廷的经济模式百年来受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影响和束缚。首先,政局动荡未能给经济以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从20世纪上半叶至80年代,阿根廷一直处于军政府交叠更替的状态,而这种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政策极端摇摆似已形成传统,影响至今。以现政府为例,马克里上台后即全面推翻前任左翼政府的经济政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阿根廷的经济拉扯得难以平衡。
二是阿根廷始终未能改变国民经济结构,农牧业出口国身份渐从亮点成为拖累。尽管阿根廷在大萧条时期后就开始采取进口替代道路,以发展本国工业,但这一政策也仅仅是让阿根廷成为拉美地区的“工业化大国”而已,其所谓的工业基础在保护主义政策下,根本不具备应对外来竞争的能力。这也使得阿根廷陷入“不开放则经济难以发展,开放则本国工业受冲击严重”的进退维谷处境。
三是对国际金融资本的过度依赖,使阿根廷频现债务危机。早在2018年中,泛美经济研究所就曾评估称,阿根廷对国外资本的依赖已达到高危水平,国内经济面临着严重的汇市与债务风险。此言一语成谶,总统大选成为矛盾的集中爆发点。而在历史上,阿根廷曾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三次爆发大规模债务危机,如今的情形,只能说明拥有借债传统的阿根廷始终未曾从根本上吸取经验教训。
“差评”候选人能担大任?
2018年,马克里政府为获取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500亿美元救助性贷款,被迫接受削减财政赤字等“痛苦药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阿根廷削减财政赤字,目标为2018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2.7%,2019年为1.3%,到2020年实现财政平衡,2021年盈余0.5%。2018年至2021年间,阿根廷需减少赤字19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
阿根廷私营企业受经济衰退和市场信心不足的影响,投资严重下降,大型基建项目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为“达标”强行削减财政赤字必定导致基建动力严重不足。但对于马克里而言,这笔必借的债已经无法计较代价,纵使进一步冷却经济、削减社会福利政策也不得不为之。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500亿美元终究不是救世神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阿根廷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政府依赖美元、超发纸币等财政管理失误也进一步导致局势恶化。
面对当前阿根廷大选及其引发的金融动荡,有拉美媒体评论称“无论是马克里还是费尔南德斯,都不具备改善阿根廷经济的能力”。两个候选人在正式投票前都被“差评”,而选民是出于反感而选投马克里的竞争者,阿根廷正在重演2018年巴西大选的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下一任总统花落谁家,想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善阿根廷的经济状况,都必须兼具远见和勇气,选择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改革之路。
作者:文汇报驻巴西利亚记者 张峻榕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