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朝鲜外务省巡回大使金明吉参加美朝无核化工作级别会议后出席记者会。| 视觉中国
美国和朝鲜代表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结束了新一轮工作层磋商。朝方会后宣布谈判破裂,而美国国务院则声称,会谈气氛“良好”,并期待两周后继续磋商。
5日的会谈是自今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越南举行的第二次峰会破裂以来,美朝之间的首次工作层面会谈。
今年6月下旬,两国领导人在朝鲜边境举行了短暂的临时会晤,并同意重启磋商。
朝方:特朗普为了党派利益把朝美关系当作牺牲品
据韩联社报道,朝方首席代表、朝鲜外务省巡回大使金明吉5日下午在朝鲜驻瑞典大使馆前发表声明,宣布磋商破裂。金明吉说,此次磋商未取得任何成果,其责任全部在于美国一成不变的态度和立场。美国其间暗示将拿出灵活的方式、新的算法和有创意的解决方式,令人充满期待,但实际却空手而来,“让我们大感失望并打击了我方的谈判意愿”。他声称:“工作磋商现在应由美国来决定是否重启”。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奥特加斯在金明吉发表声明3小时后发表声明称,朝鲜代表团的有关表态没有反映8个半小时讨论的内容或精神,“美国带来了创造性的想法,并与朝鲜进行了良好的讨论”。声明指出,美国代表团在会谈中提出了一些新倡议,“这些倡议将使我们能够在新加坡联合声明的四个支柱中取得进展”。
声明称,瑞典方面邀请美朝双方两周内重启工作层磋商,美方已接受该提议并建议朝方也接受提议。奥特加斯表示,美朝之间持续70年的敌对关系的遗留问题仅靠一次磋商难以解决,解决这些重要事项需要双方有坚定的决心,“美国已拥有这样的决心”。
美联社称,金明吉在会谈中强调,只有在美方对朝鲜此前就半岛无核化采取的示好行动做出“真诚回应”后,两国才可以讨论下一个无核化步骤。朝方示好行动包括停止核和远程导弹试验,关闭部分地下核试基地。
据朝中社10月6日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6日发表谈话,称由于美方最近不断释放信号称基于“新的方法”和“创意性解决方案”的对话做好准备且请求重启磋商,朝方抱着美方会做出正确的思考和行动的期待和乐观参加了磋商,但美方代表出现在磋商场合的态度依然如故,使朝方大失所望,“朝方增加了美国到底有没有要靠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的疑团”。
朝鲜外务省指责美国在此次磋商中“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美方未对此次磋商做好任何准备,反而企图追求将朝美对话恶意利用于其国内政治日程的政治目的”。谈话称,此次磋商证明,美国没有要改善朝美关系的政治意志,反而使人想到是否美国只为自己党派利益企图把朝美关系当作牺牲品。
朝方还批美国“无中生有地渲染双方愿意将在两周后再会”,但朝方不相信美国在两周内能创造出符合朝鲜的期待和全球关切的对策。发言人称,“在美国采取实质性措施,彻底而不可逆转地撤销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阻碍朝鲜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对朝敌视政策之前,朝鲜无意再进行像此次一样恶心的磋商”。谈话警告“朝美对话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其期限到年底为止”。
特朗普:对美朝关系前景表示乐观
▲朝鲜于10月2日上午在江原道附近水域进行了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北极星-3”的发射试验并取得成功。| 视觉中国
而在谈判的另一方,美国总统特朗普继续对美朝关系前景表示乐观。特朗普今年8月透露收到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热情洋溢的来信”,并称“第四次(美朝)峰会是有可能的”。特朗普还公开指责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搞砸了美国对朝政策,并称美朝需要新思维。
刚离任的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近日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讲话称,朝鲜从未放弃拥有核武器的计划,“平壤做出了无论如何也要维持核武器的战略决定”,而这对于美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博尔顿称如果美国不采取严厉措施,朝鲜的行动将更加危险。
博尔顿还间接批评了特朗普满足于与朝鲜领导人的峰会和工作层面会谈,而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有力措施。博尔顿继续鼓吹其著名的“利比亚模式”,称如果朝鲜希望彻底解除制裁,就应该效仿当年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他还指朝鲜现在不再进行核试反而是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平壤已经完全完成了核试验的步骤。
美国分析人士称,特朗普急于与朝鲜领导人举行峰会的想法,制约了美国与朝鲜在工作层面会谈中取得进展的可能性,因为朝鲜认识到特朗普希望将朝核问题作为政绩向选民交待。在此心态下,特朗普政府既不可能对朝鲜做出巨大让步,也没有加剧半岛紧张局势的可能,朝鲜也因此会采取更为消极的态度。博尔顿警告称,朝鲜已经研发出一套适应美国制裁的生存方案,美国未来将更难以制约朝鲜。
就在本轮会谈之前的10月3日,朝中社报道称,朝鲜国防科学院于2日上午在江原道附近水域进行了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北极星-3”的发射试验并取得成功。特朗普对此表示“等等看”,而美新任国防部长埃斯帕则表示这一行动是“没有必要的挑衅,没有为外交准备舞台”,他呼吁朝鲜停止类似试验。
作者:文汇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松
编辑: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