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分类垃圾箱上形状不同的投掷口,可以帮助民众减少扔错垃圾的概率。东方IC
当全球很多国家在为“垃圾围城”头疼不已时,身处北欧的瑞典不仅实现了高达99%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甚至还出现了进口垃圾的“怪象”。毋庸置疑,在减少环境污染和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问题上,垃圾分类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那么瑞典在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上,都有哪些“绝技”呢?
枯枝落叶都要统一回收处理
从踏入瑞典的那一刻起,垃圾分类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相比日本,这个国家在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稍有疏忽,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警察送来的罚单。
瑞典的垃圾分类细化到什么程度?从我们最熟悉的纸类和瓶子上就可见一斑:光纸类就分为报纸、杂志、牛奶盒、披萨盒等若干项。食品包装和信封一旦沾上油渍、血迹或者胶水,便不再属于“纸类”,必须放在可燃性家庭垃圾中丢弃。塑料瓶不同于其他塑料制品,必须单独丢弃;连玻璃瓶也要细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
如此看来,要在瑞典学会怎么丢垃圾绝非易事,所幸每个小区的垃圾房和街区的大型垃圾站内都会张贴分类垃圾箱的具体说明,同时配有文字和图片,方便初来乍到者按图索骥。
有意思的是,在瑞典就连落叶泥土砂石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垃圾也不能随意丢弃,甚至连自行堆肥也不行。清扫花园后产生的垃圾必须装在专门的袋子内送至回收中心,由政府对枯枝残叶统一回收处理,再作为花土进行售卖。于是每到春秋两季,总能看到当地民众在回收站前排起长龙——秋天扔枯叶,春天买花土。
经历一代人努力,分类意识终养成
与所有在垃圾分类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一样,瑞典自上世纪80年代起推行垃圾分类后,也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起步过程。
刚开始的几年,没有垃圾分类习惯的瑞典家庭依然将各种垃圾一股脑儿扔进垃圾箱内,为此政府不得不安排监督员在各个社区的垃圾站前“站岗”监督,对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然而,治标不治本的惩戒性措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对于提高民众垃圾分类意识的作用十分有限。
▲一位瑞典小姑娘正在把垃圾装入分类垃圾箱中。
瑞典政府很快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垃圾分类意识,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一举措无疑是明智的。孩子们在学校聆听老师有关垃圾分类的讲解后,不但“从我做起”,还会监督家长执行相关规定。就这样,在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垃圾分类在今天的瑞典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知道要将喝完的牛奶盒子先冲洗,再扔进垃圾桶。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政府在培养移民和游客的垃圾分类意识上同样不遗余力。
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和其他大中小城市,专为移民和在当地长期定居的外国人开设的语言课程中,就包含参观垃圾回收和处理系统的内容。此外,在瑞典街头,还常常能看到入口形状不一的大箱子——这是专为游客准备的垃圾箱,设计巧妙的投掷口大大提高了对分类不甚明了的游客乱扔垃圾的难度,例如用于收集饮料瓶的垃圾桶的投掷口是圆孔形的,而用于收集纸盒和其他印刷品的垃圾箱的投掷口则是信封状的。
在垃圾分类与回收链条中,超市也扮演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同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瑞典也实施“押金”制度:消费者在购买瓶装饮料时须支付一定数额的押金,待喝完饮料后将易拉罐或塑料瓶投入自动回收机后,机器就会自动吐出收据,消费者可凭收据前往收银台兑换现金,或抵扣在超市内的消费。
资料链接:瑞典生活垃圾分十大类
■不可燃垃圾:包括塑料袋、胶卷、包装袋、烟蒂、吸尘器垃圾袋、橡胶、塑料手套、皮鞋、尿布、餐巾纸(不包括水溶性厕纸)等;
■可焚化垃圾,包括棉花棒、火柴、猫沙、牙刷、膏药、卫生棉、狗毛、尼龙袜、洗碗布等;
■纸质包装盒,包括牛奶盒、鸡蛋盒、鞋盒、洗衣粉盒子、通心粉包装等;
■印刷品,含报纸、杂志、日历等;
■玻璃包装,分为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两种,瓶盖必须按照材质分开丢弃;
■金属制品,包括金属盖子、罐头、锡箔、喷雾瓶等;
■食物残渣,包括水果、蔬菜、面包、骨头以及花盆里的泥土,食物残渣必须用专门的纸袋进行收集,不可直接丢弃在垃圾桶内;
■电池和灯泡;
■有害垃圾,包括荧光灯、水银温度计、油漆残留物等,应直接送到垃圾回收中心,不可丢弃在小区内;
■大型垃圾,如旧家具、自行车、破损的瓦片等,同样需要送到垃圾回收中心进行处理。
作者:文汇报记者 陆纾文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