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入选上海新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了大动作!他们把自己的成长史、发展史做成了一个内容详实的展览,勾起人们的集体回忆。日前,“初心·使命·赓续辉煌——上海市青年宫、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回顾展”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四楼开幕。这是首个回顾上海市青年宫发展历史的展览,也是上海青少年工作发展的重要见证。展览由临展区与主展区组成。临展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了各阶段的大事记。
主展区分为5个部分,详细讲述了上海市青年宫筹备、开放运营、恢复开放、合署运营的历程,也展示了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承接上海市青年宫职责职能、接续前进、创新发展的信心决心。
主展区中展出了不少当时的实物、照片,还通过采访青年宫老领导与学员,制成视频,来讲述青年宫、活动中心与青少年工作的故事。
第一部分:筹备时期三次选址
1954年,上海青年宫开始筹建,经历了三次选址。1954年首次选址选在了现在的上海电视台所在地,1956年第二次选址选在了现在的上海大剧院所在地,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1957年,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关怀下,市委决定将江西中路200号上海“金城银行”大楼调拨给团市委建立青年宫。1959年,四川中路630号也成了上海青年宫的分部。自此,上海青年宫开启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程。
第二部分:正式运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
1958年2月18日春节,上海青年宫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区里的活动筹备文件、活动报道、活动入场券、活动照片等都展示了当时丰富多彩的活动:知识讲座、青年交流联欢会、演出、培训班、体育竞赛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个时期成立的上海青年宫业余书法学习班还培养出了周慧珺、汤兆基等一大批书法篆刻艺术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书坛的中坚力量。
第三部分:顺应时代打造品牌项目
1974年10月1日,上海市青年宫重新开放,地址选在了西藏南路1号上海“大世界”。这一时期的上海市青年宫根据青年特点与爱好、紧抓时代脉搏,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项目。
高考制度恢复后,1979年至1983年期间连续举办青年自学高考辅导讲座,当时火爆的听课场面还能从展出的照片中略见一二。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国门的进一步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访中国,上海市青年宫也承办了不少国际交流活动,例如亚太地区青年友好会见、1984年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等。实物展陈柜中展出的一枚青年宫徽章就是当时赠送给来访的外国友人、青年代表团的纪念礼品之一。
在关注青年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面,青年宫还开展了“班班有歌声”“振兴中华”读书活动、集体婚礼、青春晚会、青年影评活动等活动。
第四部分:童年的回忆
1987年“大世界”恢复开放后,上海市青年宫和大世界游乐中心实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运营模式。本次展览尽可能多地陈列了当时“大世界”广受欢迎的游乐项目照片:碰碰车、溜冰场、电子游艺、儿童乐园、“魔宫”、杂技表演……还有大世界舞台与演出的造型板,总能勾起儿时的回忆。
第五部分:接续前进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
2003年,“大世界”建筑保护性修缮改造,上海市青年宫也停止了一切活动,其功能职责由1997年成立的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承接。2006年,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更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在展览上可以看到更名的题字,它由曾经的青年宫书法班学员、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珺创作,它连接着青年宫的过去与活动中心的现在。再往前参观,能看到两幅图画,一幅由活动中心老师绘制现在的活动中心外观全景,另一幅由活动中心学员绘制未来的活动中心,它们连接着活动中心的现在与未来。
现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承接着青年宫的职责职能,为青少年提供优质培训与活动,打造了禁毒科普教育馆、手拉手艺术团、上海少年科学院、红色印记、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中国100”等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益性服务品牌项目和活动,也将结合青少年需求与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发展,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作者:袁婧 通讯员 吴纤尘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