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作为2022昆山巴城·重阳曲会重头戏的名家清唱会在巴城老街精彩上演,蔡正仁、计镇华、汪世瑜、梁谷音、岳美缇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携手青年昆曲演员在昆曲源头再现大雅昆曲的极致唯美。
一年一度的巴城重阳曲会已成为昆曲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此次曲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云”现一场“玉山雅集”盛景,让广大观众在云端也能充分感受昆曲古韵。古琴和昆曲,竹笛和昆曲,舞蹈和昆曲,流行音乐和昆曲等更丰富的形式,让古老的昆曲不断焕发出崭新的魅力。
清唱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为观众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老艺术家的演唱余音绕梁,令人意犹未尽。当日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超17万。
▲蔡正仁
从艺68年的蔡正仁见证了昆曲的兴衰变迁发展,如今最令他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昆曲,喜欢昆曲,学唱昆曲。蔡正仁说,自己对传承弘扬昆曲艺术的重阳曲会怀有深厚感情,只要能动能走路就还要来参加,希望年轻演员练好内功,期待有更大进步,让昆曲艺术发展得更好。
▲岳美缇
昆曲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阳春白雪”,以流丽悠远的唱腔、华丽典雅的辞藻、边唱边舞的表演被人们所喜爱,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梁谷音
昆山巴城作为昆曲的缘起,1200多年前,唐代宫廷乐师黄幡绰便吸收民间歌调在这里传戏,并创作“傀儡戏”,逐步发展为“昆山腔”。元代文化大家顾阿瑛在阳澄湖畔组织的“玉山雅集”,为“昆山腔”融合发展厚植了文化底蕴,促进了昆曲的流传发展。明代戏剧家巴城人梁辰鱼用明代戏曲家魏良辅的“水磨腔”填词,创作了《浣纱记》,使昆曲正式登上舞台,演变为昆剧。昆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在巴城清晰呈现。昆曲600多年始终与巴城紧密相连,始终有巴城人薪火相传,昆曲雅韵用600多年的沉淀深深地烙印在巴城人的生活中。
▲上海昆剧团follow me 学员表演
徜徉在昆曲文化重要传承基地—巴城老街,可以在巴城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昆曲长廊”、老街戏院等场馆感受昆曲文化;可以到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一旦有戏”工作室等社团组织聆听昆曲讲座;可以去水磨韵昆曲会馆、“汀上古韵”昆曲主题客栈、龙云崌昆曲茶楼、拾画书吧等场所体验昆曲特色服务。
▲青年演员表演
作为昆曲源乡,巴城整合全镇各类文旅资源,开设昆曲文脉游学、昆曲文创游学、昆韵文化游学等,在游玩中普及昆曲知识、传播昆曲文化、学唱体验;用产业运作的方式传承昆曲文化,成功运营昆曲学社、小桃源等一批昆曲相关产业载体。编辑出版《大美昆曲》《昆剧传字辈故事》等“昆曲小镇系列丛书”,不断加大昆曲文化传播力度。持续深化与上海昆曲剧团、上海孔子学院、北京大学的合作共建,进一步扩大昆曲教育培训规模,打造文化传播基地,为昆曲小镇戏曲后备人才培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立荣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