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五十六民族”陈海汶摄影展现场。
6月23日,“我们·中华五十六民族”陈海汶摄影展在西岸艺术中心开幕。
4000平方米展场,500多幅作品,展览以丰富的民族影像档案形式,体现出摄影家独特的拍摄视野、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感,呈现出可观看、可回望的历史与当下,令人震撼。
▲展览现场。
摄影家陈海汶带领创作团队,历时12年,辗转28个省份和地区,途经554个县市,行程26万余公里,寻访到1531位民族代表和文化传人,全景式记录呈现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幸福生存,是向正在幸福生存中自信地走向未来的中华各民族的敬礼,也是真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次努力。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从陈海汶12年来拍摄的十几万张专题图片中甄选出500多幅进行集中展示。徜徉其中,技艺精湛、画面生动、丰富多彩的中华五十六民族摄影作品精彩纷呈,我们能真挚地感受陈海汶12年来的呕心沥血与不懈坚持,感受到他“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的自豪与骄傲,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愫。
▲展览现场。
▲摄影家陈海汶为读者签名。
每个民族的“全家福”和“人物肖像特写”都以光线绘画、质朴造像,用传统方式拍摄出的影像基调一致,留存了各民族的传统样貌。每一张“全家福”都坐标于此民族典型的聚居地,画面既包括了民族的文化传承人,也记录了该民族代表代际关系的典型家庭面貌,他们衣着民族服饰辅以民族发饰,生产和生活用具、文化艺术器具、民族传统及文化图腾等各种信息汇集在一张照片之中,呈现了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文献式“底片”,也展现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生存活力。
▲2004年5月 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 藏族印象
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很多是用文字写成的,这次陈海汶通过相机镜头,用拍摄家人的方式走近,以油画基调,幸福生存为要义,第一次系统完成了从侧面反映当今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中华各民族地区整体脱贫的历史影像痕迹,记录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多元民族文化符号,践行了一位摄影人的使命与担当。
▲2008年10月 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自然村佤族村寨 佤族长者
陈海汶摄影团队充分运用当下图片、视频、航拍等多种手段,对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从民族识别、文化样式、日常生活状态、节庆活动现场等各个角度,进行文献式、全景式的影像记录,还原图像最本真的功能,并获得了所拍摄人物的肖像使用许可,完成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民族文献影像史料。
▲2009年4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瓦尔希迭村 塔吉克人
这些影像,表达出历史的温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五十六个民族在脱贫、告别传统刀耕火种走向新时代的关键时刻,行将消失的原始生活样式和面对未来,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自信状态。
▲2018年3月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一镇起飞村 相传千年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2019年2月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岜沙苗族村寨 中国最后一个枪族部落
▲2020年12月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满归镇地区 在大森林中以养鹿为生鄂温克族人
▲2021年1月 黑龙江抚远市黑瞎子岛镇 赫哲族萨满传人
▲2021年3月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坡村 基诺族太阳鼓舞
▲2021年3月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野象谷 救助野象的傣族人
作者:赵立荣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