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新天地与设计上海合作的第5年,从2017年开始,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已经向公众陆续呈现近100件装置与作品。今年的设计节作为新天地20周年庆典活动的重要一站,于5月28日至6月14日在上海新天地全域向公众展出20件极具时代符号的优秀装置艺术作品。
▲交互艺术作品“瞬间”将参与者的动作定格并放大,在它面前的每一次牵手、拥抱都会被交互设备捕捉,转化为急促变化的灯光效果。
本届设计节以“‘新 · 生 · 活’”为主题,邀请8名新老策展人共同协作,用设计语言诠释未来全新生活方式,在设计领域持续诠释“由新创造”。
围绕“传承再创新”,设计师们积极挖掘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工艺文化与艺术价值,借助科技、新材料、新制造方法等方式,让传统工艺重新焕发新生。
▲公共艺术作品——记忆之门。在这扇门内外,观众可以用当下的心情、直觉,去留下点痕迹。泡泡、纤维、画框,这些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平凡元素被设计者放大,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可持续再循环”则在作品中传达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设计师们发掘并“活”用新型可持续设计材料,通过创“新”设计,探索当代设计大环境中推崇的再“生”,从实现作品的方式到作品传递的讯息,都让观者更直接地与环保面对面。
▲“初新”是一个放大的纤维概念。3D循环纤维形体既是可持续再循环的视觉呈现,也代表着未来(工艺)对经典(理论)的传承。一条布满纤维参数化图案的经典三叶结构,将“衣食住行用”这五个代表性生活元素串联在一起。设计者希望通过这个视觉组合告诉观众,生活是相互关联的,关注可持续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生活,而是这个地球的生命与循环。
这20件饱含设计师思考与创意的作品就在上海新天地全域公共空间展示,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与设计师隔空对话,激发奇妙设计艺想的互动碰撞。
▲交互艺术作品“气泡宇宙”。体验者在与装置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一个可持续10秒的大泡泡,在短暂的时间中感受属于自己的泡沫宇宙。
▲“家居廊”无界之岛系列。
▲装置艺术作品“数字景厅”如同沉浸式万花筒。亭内光影变幻,使人置身于色彩的海洋,倍感愉悦与放松。在这里,通过投影与反射,街道、行人、建筑与城市在这里交融叠错。当行人进入景亭,亭内景象则又多了一个干涉源。你既是观察者,也是干预者。此刻,身体和思绪均会被锚定在穹顶之下。
▲这把“国风椅”以互动座椅为载体,以书法为文化内核,设计师林立峰和他的团队通过研究文字在书法中的运笔走势,将“上海”二字融合进了座椅中,呈现出一个独具中国风的艺术形态与气韵的公共媒介。如何为城市空间注入全新活力,设计师们的心中自有答案。
▲作品“回响”,通过极具时代感的老物件,让观众感受声音的魅力。
▲公共装置交互作品“幻彩屏风”勾勒出疫情之年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特殊的相处方式,墙里墙外,人与人之间既保持距离,又彼此相望。
▲“过隙亭”将抽象的时间具像化,20张红色切片封存着2001年至2021年的时光。当观者经过这个红色的时间隧道时,对特定时间的独家记忆将被唤醒。
▲观众体验作品“宇宙瓷场”,和青花瓷纹样的宇航员一起探索未知。
▲公共艺术作品——一棵树。设计师对一棵枯木的剖面年轮进行光学采样,将获得的波形数据与乐器相连,用音乐实现了“一棵树”的“新生”。
作者:袁婧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