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建设、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承建的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站厅层矩形顶管顺利完成接收,该站主体结构的顺利贯通,为后续轨道施工、车站设施安装、列车上线调试创造了施工条件。
作为最难建设车站之一的14号线静安寺站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延安路华山路口下方,沿华山路南北向布置,长度225米,净宽20.54米,与运营中的轨道交通2、7号线形成三线换乘,周边高楼林立,延安路高架在站本体上方通过,工程受制条件之多,建设难度之高,可谓是全线建设过程中的一道超纲的“附加题”。
工程建设人员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运用多项新技术工艺,解决了中心城区地下工程“放不下”“拆不了”“碰不得”三大难题,成功攻克重重挑战,确保了静安寺站结构的顺利建成。
车水马龙边的地铁工地:全国首创非开挖顶管法车站,创造多项国内工程历史之“最”
为保障车站上方的城市主动脉——延安高架的正常通行,静安寺站创造性地采用非开挖顶管工艺,成为国内首个运用矩形顶管隧道建造的地铁车站,车站两条站台层隧道及一条站厅层隧道分别运用矩形顶管开展施工作业,在熙攘繁华的华山路下,顶管机多次近距离横穿延安高架,实现了不封路、不影响道路运行、非开挖建造车站的目标,作为当时国内最大断面、最深覆土的矩形顶管,其站台层隧道的断面面积达到了75平方米,它的顺利贯通对整个国内地下空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螺蛳壳里做道场:大工程有大智慧,“微创手术”降低周边影响
由于14号线静安寺站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有高楼和高架,下有地铁和地下管线,加之8节编组车站的超长站位设计,导致施工场地异常狭小,这对现场吊装和施工组织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参建各方集思广益,精细施工,如履薄冰,连克多道难关。在站本体施工中,通过实施“微创手术”——在车站两端明挖,中段则用非开挖顶管技术施工进行对接,减小了道路的翻交频次,较好地保障了地面主干路的交通通行能力,同时降低了对周边建筑及众多管线的影响。用智慧解决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施工难题。此时,建设者还统筹考虑环境和视觉影响,因地制宜地在施工围挡上采用了植物绿化景观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工地风景线。
倒置不落的“果冻”型厚浆:多种控制措施并行,精准控制地面沉降
顶管推进过程中,下穿众多市政管线,近距离侧穿华山路天桥和延安高架桥桩,穿越复杂地层施工,顶管施工难度极大。工程技术人员针对性地研发了新型“果冻”厚浆,具备倒置不落的特性。该厚浆在压注过程中满足隧道推进减摩的同时,还实现一定的微承载力,可有效调节隧道轴线偏差。实现精细化施工,严控地面沉降,最大地面沉降仅“1”公分。
作者:张伊辰 张晓鸣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