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鲁明军策划的“远方唤起的渴望并非是引向陌生之地,而是一种回家的召唤:周子曦个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行。
艺术家周子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创作生涯已超25年。他的作品在宏大叙事中充沛着丰富可感的情节,呈现一种深邃庞杂的面貌。周子曦探讨普通人在时代背景下人的心灵安放,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呈现当下思考的不同层面。当所有作品最终汇集在一起,或许才是自觉或不自觉被遮蔽着的全貌。
策展人鲁明军在前言中引用本雅明散文中的“哦,那烤得焦黄的胜利纪念碑,浸染着冬日童年里的甜蜜!”让观众产生了一种时代和情感上的代入感。
此次展览从周子曦20多年的800多件作品中,选取了70余幅画作,分为“童年”“风景”“寓所”“梦”“倾斜的立柱”5个系列,是从他近二十年的绘画中撷取的一些碎片或局部。有些是新作,有些可能早已被尘封,但此刻,它们就像“迸现的记忆”,一晃眼全部在梦中闪过。
周子曦并未受过专业院校的系统教育和训练,但他的绘画语言反而带着强烈的学院派色彩;当大多人将革命现实主义视为当代“假想敌”的时候,他却始终执迷于苏派的造型语言和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当荧光亮成为新的当代审美趋向和消费时尚的时候,他却始终孜孜于虚构一个个晦暗和失调的世界;当大多人通过反讽、调侃、游戏等各种小伎俩卖弄聪明的时候,他却始终守护着他笨拙的反抗和自我反抗……自不待言,这样一种方式既不受主流话语待见,也一度被当代系统所冷落,所以,他总是在边缘处,暗自打量。
在二十余年的艺术创作中,周子曦的笔触逐步推进到国家与民族创伤、集体的记忆与遗忘、个体的异化生存、当下的事件与危机等;对历史和文学的研究,对人类苦难的关怀,令他的绘画具有深刻的叙事性,并在画面中拓展出时间与空间、社会与个人、政治与文化、灾难与日常等不同层面,转换视角、穿插渗透。这也使作品与作品之间呈现出一种彼此互文、相互补充和映照的关系,发展出一种史诗般的特质。
周子曦表示:“无论怎样挽留,韶华总会过去。我期待的不是因年龄因无知的勇敢,而是明白之后依然无惧无畏。”在这里,他念兹在兹的与其说是一种美学,不如说是一种情绪,一种态度。且不论他到底在坚持什么,在期许什么,哪怕是这样一种情绪、态度以及自我认知本身,在今天也已经很稀有了。
作者:袁婧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