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五届上海市“未来科技之星”评选和培育活动举行颁奖仪式。
本届活动得到了各区积极响应和学生们的广泛参与,共收到来自16个区申报的622个项目,有199个项目入围,并参加了两个阶段的培育活动,最终评选出“未来科技之星”一等奖30名,“未来科技之星”二等奖49名,三等奖120名;同时8家单位入围第五届“未来科技之星”评选和培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8所学校荣获第四批上海市少年儿童科普教育示范单位。
根据参与学生年龄特点,“未来科技之星”活动评选分科幻画、科学创意和科技成果创新三类。
从第二届活动开始,加大了对入选学生的创造力培育工作,这也成为“未来科技之星”活动的一大特色。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本届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计18场次mini课堂、3节微课、2场讲座、1次展示、1个展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也进一步扩大了受众面,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实践水平、思维方法等能力。
主办方设计了《艺术杰作里的构成巧思》《科幻主题下的绘画创意》《工业的血液与工业的味精能源的转换和最新的催化剂》3节专题微课作为线上培育的方式。2020年8月28日至10月30日期间分期分批次安排了《精灵鼠之算法走迷宫》《精灵鼠之相扑竞技》《潜水艇大挑战》《“小福”家庭AI助手》《AI声场定位小车》《AI自动识别分类垃圾桶》等15场次人工智能mini课堂,开设《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与发展》《以人文之“工”开辟智能研究的下一个春天》2场专家科普讲座,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1次,举办“小小AI 七巧梦想”人工智能体验展览1个作为线下培育的方式。
总结表彰会上获奖的学生还参加了 “未来大阅兵-智能科技互动件”体验活动,设计和制造大国重器,用科技力量保卫祖国;“勇闯太空迷宫Hello编程”体验活动,采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编程方式进行太空闯关;“太空样本采集-新一代智能识别机器人”体验活动,用新一代图像识别技术完成采样任务;“智慧城市-智能编程机器人”体验活动,设计制造各类智能系统和智能生活用品。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吴增阳同学介绍并演示他的科技创新成果《颈枕式可移动智能输液架》。
作者:叶辰亮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