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南苏园“微型洱海”拍摄的海菜花。
海菜花是什么花?很多人没听说过它。但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的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孔海南谈及海菜花重现洱海的情景时眼含泪光。
海菜花被称为“水质试金石”,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曾经在云南大理的洱海中盛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洱海水质恶化,海菜花难觅踪迹。
▲孔海南与团队成员在洱海调研(资料照片)。
作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的孔海南教授,在过去的近20年里,带领团队扎根云南大理,不懈攻关,终让洱海水质改善。随着生态逐步恢复,海菜花重新在洱海盛开。
▲这是孔海南拍摄的洱海的海菜花(拼版照片)。
2020年,70岁的孔海南退休,但仍放不下“洱海情”。他曾拿出个人积蓄200万元,发起设立“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用以培养洱海保护人才及资助洱海保护科学研究。
▲4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南苏园“微型洱海”拍摄的海菜花。
今年初,孔海南两次赴洱海,将60多株海菜花苗带回上海,悉心培育后移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南苏园水域中,并设置微缩版的洱海水质净化系统,在校园建造了一个海菜花开的“微型洱海”。
▲孔海南在介绍“微型洱海”项目中专门设置的微缩版洱海水质净化系统。
近日恰逢上海交通大学125周年校庆,孔海南带着师生、校友参观介绍海菜花和“微型洱海”。他希望更多人,尤其是青年教师、学生关注洱海治理,投身洱海研究,维护洱海水清月明,守护祖国绿水青山。
▲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孔海南介绍通过网络实时全方位监测洱海水质的远程系统。
▲孔海南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查看样本。
▲孔海南(左)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与学生交流。
▲走在校园中的孔海南经过池塘时习惯性地低头观察水质。
▲在上海交通大学南苏园内,孔海南(右)为散步经过的老师介绍“微型洱海”项目中的海菜花。
▲在上海交通大学南苏园的“微型洱海”旁,孔海南为学生们进行“沉浸式”思政课,讲述交大“治水人”扎根洱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故事(3月30日摄)。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