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有着“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老寨毁于一旦,约百座佤族传统草木民居被烧为灰烬。
▲2月14日,消防人员在云南翁丁老寨火灾现场扑救。
作为当地重点打造的4A级景区、特色小镇,翁丁村近年来各类建设投资已达2亿多元。但有多少投在了消防?一个老寨为何毁于一把火?全国数千个传统村落还暗藏多少消防隐患?
▲2月14日,消防人员在云南翁丁老寨火灾现场扑救。
翁丁,在佤语中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翁丁村老寨原是云南佤族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保留最为完整的佤族群居村落之一,村内佤族传统“干栏式”茅草房、佤族图腾柱、剽牛桩、木鼓房等保存完好。
自2012年以来,翁丁村老寨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近几年,翁丁村老寨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
▲在此次火灾中受损的翁丁村老寨部分建筑(2月15日摄)。
2月14日下午5时40分许,翁丁村老寨突发大火。短短数小时内,整座老寨几乎被大火夷为平地。火灾发生后,翁丁村老寨内的佤族传统“干栏式”茅草房几乎被全部烧光,从空中俯瞰,已化为一堆堆灰烬。
▲从空中俯瞰,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老寨严重受损(2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据现场一些群众和干部分析,茅草房易燃、火灾时风大是客观因素。
火灾最初发生在一座没人居住的茅草房里,火苗烧上屋顶后大家才看到,赶去扑救已来不及了。
茅草房的屋顶极易燃,且当天风力约有6级,起火房屋屋顶燃烧的茅草飞到附近的房屋,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从空中俯瞰,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老寨严重受损(2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为何短短几个小时内,大火便蔓延至整个村寨?
一位参与救火的村民说,火灾发生后,他和其他村民赶紧打开消防栓喷水灭火,一开始水能喷到房顶上,十多分钟后水压便迅速下降,喷水量明显变小。
云南省相关部门调查后也认为,此次事故的教训之一,是翁丁村消防设施配置不完善,未按照消防工作要求配置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未能有效规避“火烧连营”的情况。
▲从空中俯瞰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新寨(无人机照片,2月15日摄)。
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翁丁村老寨旅游产业,各类投资已达2亿多元。
与旅游开发前相比,翁丁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被规划为景区后,当地不仅给村民在新寨修建了新房子,柏油硬化路也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口。村内还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演艺中心、景区酒店、餐馆、书店等旅游配套设施。这些旅游配套设施投资很大,有的达上千万元。
▲游客与翁丁村佤族村民一起跳圆圈舞(2018年3月22日摄)。
那么,老寨的消防方面有哪些投入呢?
翁丁村老寨内设有24个消防栓、2个消防水池,每家每户还配有灭火器、消防梯等设施。村内成立了消防队,每天在景区内巡逻。每年,翁丁村还会举行消防演练及培训。就在火灾发生前不久的2020年12月,沧源县曾在翁丁村举行灭火救援应急演练。
但谁也不曾想到,消防栓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翁丁村村民为游客展示佤族传统民俗拉木鼓活动(2018年3月22日摄)。
“类似古镇、古村落发生火灾,消防栓水压不足的情况并非个例。”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良文说,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中,政府及企业更愿意在发展上大笔投入,而在事关安全的消防等设施上却投入较少,没有做到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底线思维、忧患意识不足。
▲游客在翁丁村观光拍照(2018年3月22日摄)。
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有5批、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地传统村落火灾事故频发,多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被毁,损失重大。
在一些古村落,有的消防栓只是摆设,甚至都没有接通水管。朱良文呼吁,有关方面不仅要加快完善传统村落消防设施和应急机制,更要严肃认真做好消防演练,不能只是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