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决口封堵中,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抢险队员利用动力舟桥运送抢险装备(2020年7月13日摄)。
雷达流速仪、大数据预警、红外无人机搜救被困人员……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
越来越多的抗洪科技利器被运用到抗洪抢险一线,让抢险救援更加科学高效。
▲三位电阻率成像系统可应用于探测堤坝险情,“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管涌等隐患(2020年7月16日摄)。
7月以来,鄱阳县出现持续强降雨,昌江流域水位迅速上涨,多个站点连续超警戒。7月8日20时35分,鄱阳县鄱阳镇问桂道圩堤发生漫决。
险情就是命令。中国安能建设集团第二工程局迅速调集400余名抢险人员、52台(套)装备星夜驰援。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工作人员使用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测量水位水情(2020年6月12日摄)。
到达现场后,他们首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对测量决口宽度、水位和流速、地形进行勘查,进而设计封堵决口的抢险方案。
▲工作人员操作垂直式供排水抢险车(2020年5月31日摄)。
在封堵决口的83个小时里,各种抢险利器轮番登场。抢险人员使用自动水位计、雷达流速仪、无人机等设备对水流速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物料和抛投速度。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用于抢险的挖掘机(2020年5月31日摄)。
决口封堵现场,无人机、“龙吸水”、动力舟桥……一批抗洪抢险利器被投入“战场”,助力“机械化单向立堵战法”顺利实施。
▲子母式排水抢险车,在急需抽排积水的狭小空间,小巧的“子车”可在积水中顺畅前行,可360度旋转,涉水深度超过2米(2020年5月31日摄)
堤坝安全是防汛抗洪的重点之一,及时探测险情,才能防患于未然。
以前巡堤,要靠人到现场看,再通过口述、笔记记录反馈巡查情况,汛情研判效率较低。
如今结合雷达、卫星、地面气象站等多方数据,系统自动记录管辖段水情变化,实时显示堤防沿线视频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异常,管理员即将画面配以文字描述及时上传,研判效率大幅提高。
▲江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在江西省气象局气象信息监测平台查看实时数据(2020年7月16日摄)。
此次防汛抗洪过程中,搭载了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盘旋在鄱阳湖区上空,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
▲步履式挖掘机适用于复杂地形爆破钻孔、岩石破碎、重物搬运、吊装等作业(2016年5月25日摄)。
“现在,湖区无论是堤防还是抗洪抢险设施设备都有了大幅提升。”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徐卫明说,高科技手段赋能防汛抗洪,为救援抢险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但要打赢这场“战役”,仍需每个人坚守岗位,众志成城。
▲水下机器人可在决口封堵中,为研判水情提供可靠数据(2016年4月6日摄)。
▲水上无人船可用于抢险中的水情侦测(2016年5月25日摄)。
▲可在防汛抗洪中使用的无人机(资料照片)。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刘栋
来源:新华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