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防护设备必不可少。春节期间,沪上不少口罩生产企业已经加班加点,抓紧投入生产;而在医用防护服的生产领域,上海曾经是空白——因为没有一家相关的生产企业。怎么办?想方设法迎难而上。新建时间来不及,有关方面想到了从现有的企业转型的办法。
1月27日大年初三,一纸紧急征用通知传到了浦东周浦的上海诚格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正是春节假期,工厂已经放假歇业。直接撕开贴在办公室门上的封条,相关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实地查勘生产线,了解工厂产能,讨论复工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开会期间,赶来现场的人员越来越多,“区里的、镇上的,还有园区的,大家都赶来了,都是临时通知的,太高效了。”企业负责人高强回忆说,当时大家戴着口罩,有的认不出、有的不认识,但眼神都很焦急,来不及打招呼,直奔主题,迅速进入状态——这是一种战时状态。复工转产需要解决的厂房、设备、食宿、安全以及贸易运输等各种问题,从市里、区里到镇里,各个部门集思广益。很多甚至连企业自己都没能考虑到的问题都一一得到妥善解决。转产需要的条件逐步具备。
据介绍,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企业,是做电弧服、阻燃服等特种防护服起家的,为了支持此次疫情所需,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产线调整。经过实地调研,企业首先将生产目标锁定在了工业用途的防护服,同步筹备医用防护服生产线的改造——从需求来看,不只是医护人员,外围救援人员,如海关、检验检疫、警察等也都需要防护。初步估计,他们的需求量是医护人员的数倍。更重要的是,和特种防护服相比,工业款防护服生产难度要小一些,只需十几道工艺,比特种防护少了近六十道工艺,唯独在材料和质检等方面要求较高。两者工艺差别不大,工人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快速上手,迅速复产。
转产,涉及到人员、设备、场地等多方面问题。春节假期,熟练工人往常大多回乡过年,所幸鉴于疫情防控需要,该公司大年三十就向全体员工发出“召回令”,过完除夕,包车把集中在安徽和徐州的员工统一接回了上海。工业防护服工序相对简单,但供应链却很复杂,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签都需要协调。公司见招拆招,通过多方联系供应商,最终获得生产所需的主辅材料。转产工业防护服,设备也需要转化,经过清点盘整,发现需要新增15台拷边机,企业随即上报反映。当晚,浦东新区发动园区管委会和镇排摸辖区内企业相关设备,发动全区相关企业调配闲置设备借用。走访三家企业,最终集齐15台拷边机,周浦镇产业园连夜协助把机器运回工厂。2月1日凌晨3点,近千平米厂房消毒完毕,设备组装调试维修完毕,打样确认准备生产。经各方接续努力,防护服2月1日起正式投入生产,首日19名工人共生产防护服520件,第二天产量已经攀升过千,随着设备机器的运行日渐稳定,以及陆续返岗的工人到位后,到本月底日产量可达约9000件,3月份月产量将达到23万件,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撑。
2月3日下午,记者在生产车间内看到近50名员工一刻不停,生产设备一刻不休,生产线一旁,新的缝纫机正在加紧安装,产线准备进一步扩充。企业负责人现场介绍,很快将会有100名员工分两班倒加紧生产,人员适当休息,机器连轴运转。周浦镇党委书记吕东胜介绍,为了保障企业转产,镇政府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来协调各种事务,大到帮助企业对接银行低息贷款,小到解决员工吃饭问题。“企业所在的园区本身有个人才公寓,我们专门腾出了1楼的空间,做好相关的防护的举措,让他们员工住在我们的人才公寓里面。园区的大食堂实际上已经关掉了,但是它这个企业因为提前要生产,我们让食堂把饭菜做出来送到企业里面,让他们在那边就餐。”确保生产高效有序。
工业防护服生产逐渐步入正轨,这家企业还在同步筹备医用防护服生产线的改造。医用防护服生产环境必须达到10万级洁净标准,所有原辅料必须符合医用标准。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现在初步具备了一些生产条件,计划是在下周就要投入生产,现在紧急地在场地的搭建,胶条、原辅料都在筹备中。市政府、区政府跟我们公司,我们已经建了一个工作群了,每天大家互相沟通,互相分工,真的是完全形成一个战斗小组,并肩作战。”
作者:叶辰亮
编辑:邢千里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