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人间真情之歌谱写了24年,将上海工人无私援助贫困山区农民家庭的义举娓娓道来。
△沈曙夫妇至今都保存着他们与王晓霞家多年往来的的书信。
△沈曙和老板翻开王晓霞父亲十几年前写给他们的信勾起了很多回忆,感慨万分。
工人夫妇和两个女儿,一起默默资助了一位贫困山区的小女孩王晓霞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还帮助王晓霞的母亲治疗乳腺癌……24年的坚持,令人动容。
这24年来,全家人对此事只字不提,连老夫妻单位的很多同事和邻里之间都不知道。就在上周,一封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东安村党支部寄来的表扬信将这户“宝山最美家庭”的善举一一道来。
今年4月29日,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东安村的一座普通农家院里,盛装打扮的新娘王晓霞起身扶着从远道而来的两位客人——宝钢退休干部沈曙和妻子陆银娣上台作为自己的证婚人,她热泪盈眶地对在场的来宾介绍道“这是我的姥爷和姥姥……”
沈曙夫妇和王晓霞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因为一次次无私的帮助,让两家胜似亲人一般。
这也是王晓霞第一次见到二老,之前只在书信里以“姥爷”“姥姥”相称。
△王晓霞当年和沈曙的女儿沈艳结对后,互通书信成了两个女孩间交心的最好方式。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亲如姐妹。
究竟是什么样的纽带?开启了两家24年的血肉亲缘?记者近日走进了沈曙夫妇家里。老夫妻俩的家装修得非常朴素,沙发上铺着凉席,吹着电扇。
1996年,地处太行深山去的东安村在落后的贫困中挣扎。这一带,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农民的年均收入只有三四百元。这年8月4日,百年不遇的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让东安村更是雪上加霜。三十多年的教舍成为摇摇欲坠的危房。全校四十多个孩子面临上学困难。
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吕彦文萌发了建设希望小学的想法,他把一封封求援信寄给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其中一封信,就寄给了上海宝钢集团董事长黎明。
时任宝钢集团团委书记赵昆发动团委系统的青年职工与东安村小学的四十三名学生结对。沈曙的大女儿沈艳当时在宝钢宾馆团委工作,得知此事后积极响应,决定资助其中一位学生——王晓霞。
△翻看当年王晓霞父亲的写来的信,充满了感激之情。
△沈曙老人正在给记者翻看他们转成去山西参加王晓霞婚礼的照片。
“经过全家人讨论,一致决定,不仅要资助王晓霞小学毕业,还要资助她直到大学毕业。”
“王晓霞你好,前几天刚收到你的信息卡,我很激动,看了你的情况后我很高兴,我猜你肯定是个聪明伶俐的可爱女孩,我想先对你做个自我介绍……”1996年,沈艳给王晓霞写了第一封书信,对她进行了殷切的鼓励“读书,你一定要加油努力呀!上课认真听课,作业好好做……”
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关怀,王晓霞的父母读罢备受感动,给沈艳回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一来一去的书信,搭起了大上海、太行山区,宝钢和东安村两个远隔万水千山,却情意相牵的家庭交往的桥梁。
沈艳还陆陆续续给王晓霞寄了学杂费,还给她提供了衣服、糖果、学习用品等。王晓霞的母亲王翠花感动不已,亲手绣了鞋垫寄往上海……
△沈曙夫妇和两位新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沈曙夫妇和王晓霞全家合影。(受访者供图)
△沈曙妻子陆银娣在王晓霞婚礼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受访者供图)
2003年,沈艳结婚,王翠花寄上了四双精心绣好的鞋垫,并将“美满婚姻,恩爱一生”的字眼绣到鞋垫上。
2010年,沈艳移民澳洲,这个接力棒传到了二老的手里。再后来,大学毕业后工作的沈芸也接过了担子,并表态“这一善举是全家人的事”,沈芸还买了大量书籍寄给王晓霞和她的同学阅读。
“我们不帮谁帮,与情与理都应该帮的啊”已过古稀之年的沈曙精神矍铄,他反复强调,自己做得事情实在微不足道,“只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记者走访的时候了解到,沈曙一家不但是热心公益之家,也是文化之家。家人几乎每人都会一样乐器,楼道里挂着的书法作品是沈曙女婿的作品。这一家,还是爱学习的家庭,两个女儿学生时代学习优秀,孙辈也是就读于名校的“学霸”。这一家,还是孝顺的一家,一家人与本楼道独居老人结对,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作者:袁婧 汪荔诚
编辑:袁婧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