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被俘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在这次战役中被消灭殆尽,被俘的将领中包括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实际指挥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关于杜聿明被俘的地点,有不同的观点。
1949年1月的新华社通讯《战犯杜聿明落网记》中说,杜聿明被俘地点在河南省永城县陈官庄。1960年,张震同志在《红旗飘飘》第15期发表的《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一文中也沿用了这个说法。
孟祥锋经过考证后认为,杜聿明被俘地点是安徽省萧县张老庄,并提出了四个论据。一是杜聿明自己的回忆录。杜聿明本人并不知道被俘之地点,但提供了一个方位:“我于是带着副官卫士十来个人,先向西走出村庄,再转向东北……解放军大队过去后,卫士扶着我一直往东北跑……已经跑了20来里路,不知道跑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跑出包围圈,就从两个村庄之间向西北跑。”从这里可以看出,杜聿明跑的方向是东北,路程有20多里路,而这个位置正是萧县张老庄。
二是当事人的回忆。杜聿明因在张老庄外碰到一位老乡而暴露了身份。但当时的材料都没有留下这位农民的名字。
1984年3月,宿县党史办、萧县党史办根据线索找到了这个农民,他的名字叫段庆香。段回忆说:“他们中间一个人跑到我跟前,首先跟我打招呼。他拿个金戒指给我,就急急忙忙奔东北方向……我就去师部报告,解放军派了两个同志追赶……后来一审问才知道是杜聿明。”
因此可以认定,段庆香就是发现杜聿明并向部队报告的那个老乡。而萧县张老庄则是杜聿明被俘的确切地点。
三是俘获杜聿明的华野四纵十一师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防地正好位于萧县境内杏石林以东的崔口、相山庙、祖志楼一带,为战区的东北部。原四纵十一师政治部主任陈茂辉回忆:战士们抓到杜聿明后,因当时他伪称是“军需处长”,一时未弄清楚身份,后来才查清,原来这个“军需处长”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战犯杜聿明。陈官庄西南是我军防守的重点,杜聿明不会自投罗网,由西南突围。实际情况是,杜聿明与邱清泉一同由驻扎地向北逃,不久二人失散,邱清泉在张庙台被击毙。因此杜聿明逃跑的方向是东北向的安徽萧县张老庄。
胡乃泽也认为杜聿明被俘的地点是安徽萧县的张老庄,其撰文指出:1949年1月6日,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场上消灭了黄百韬和黄维两个兵团后,以10个纵队分东、北、南三路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我华野四纵与兄弟部队向东面敌军阵地进行攻击。经过两昼夜的激战,残敌被压缩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纵横不过5公里的狭小地域。战斗到10日下午4时基本结束。杜聿明化装成士兵模样,带着10余名侍从趁天黑逃到了张老庄村附近一片凹地里。老乡发现后,报告了当地驻军。六十八师卫生队将其活捉。该师政委陈茂辉在审问他时,杜聿明前言不搭后语,自知隐瞒不下去了,才自报了身份并要求会见陈毅司令员。
作者:刘书楷 郭思敏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
来源:本文摘自《中共党史辨疑》,刘书楷 郭思敏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