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称得上是一部“典藏级国民地理书”,作者是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星球研究所,想必很多人都被他们的爆文刷过屏,是新媒体地理领域的No.1,每一期推文从文字到图片都美到让人想飙泪。
基本被他写过的城市,都成了网红,比如《什么是武汉》。
《这里是中国》这本书历时三年,集合了星球研究所中国主题文章的精华,称得上是一部书架上的《最美中国》纪录片。书里涵盖191位摄影师的365幅作品,大量摄影师原创作品都是首度公开,每一幅都是妥妥的大片!
告诉你不能错过这本书的4大理由:
纸上大片365张高清彩照,带你重新认知中国
中国实在太太太太太大了。也许我们很多人穷尽一生,也很难走遍祖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中国,我们生活在这里,但可能真的没见过她最美的样子。
藏东南云海 摄影 李珩
塔克拉玛干沙漠 摄影 赵来清
喀拉峻“人体草原” 摄影 都文明
喀拉峻一处河谷坡地草原高低起伏,在阳光照耀下,如俯卧的“裸体背部”
昭苏县马场 摄影 赖宇宁
浙江鼎湖峰 摄影 马玉晗
《这里是中国》的诞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闻所未闻的极美中国。比如,中国地理格局分为三级阶梯,这个大家初中地理都学过了。但要说三级阶梯的差异造成的景观变化,可能大多数人并没有直观的认识。
《这里是中国》通过美丽的风光,将中国地理格局的差异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南迦巴瓦峰 摄影 张扬的小强
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属于第一级阶梯。
东川红土地 摄影 刘明珠
东川红土地位于云贵高原 属于第二级阶梯。
华北平原 摄影 陈俊杰
华北平原属于第三级阶梯。
中国的名山大川,有价值之处不仅在于景色,更在于它所孕育的生命。
多刺绿绒蒿 摄影 赵新录
多刺绿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海拔4200-5400米的高山草甸、石缝或流石滩中。
奔跑的藏原羚 图片来自可可西里管理处
藏原羚,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腹锦鸡 摄影 张强
红腹锦鸡主要发布在中国中部和西南部山区。
这些美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背后,是星球研究所团队对中国地理的独特解读和匠心呈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
长江第一湾 摄影 崔永江
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之间。
永泰古城 摄影 程伟刚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现存城址为明代遗存。
贡嘎山西坡 摄影 南卡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打开有温度的中国
中国的美,不光有山川河岳,更有城市烟火。
由于咱地大物博,我们对很多地方的印象很容易模糊成各种“符号”:提到甘肃,就是兰州拉面;提到西安,就是兵马俑;提到成都,就是大熊猫。
成都茶馆 摄影 朱建国
中国,我们生活在这里,但我们可能真的不了解她。
《这里是中国》用最直观的方式,还原真实的人文中国:
这里的甘肃,并非荒凉肃杀的黄土高坡,而是一个愈多元愈美丽的历史文化交汇地;
夕阳映照下的嘉峪关关城 摄影 邱建军
这里的西安,不是一座只有兵马俑的古老帝都,而是历经无数次城毁人失、依旧鲜衣怒马的活力之城;
大兴善寺 摄影 王东
这里的成都,不仅仅有可爱的大熊猫小熊猫和麻辣火锅,而是将3000年来成都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生活娓娓道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探索了它的真正魅力所在,那是延绵了3000年的烟火人间。
成都锦里 摄影 刘承徭
而且,如星球研究所创始人耿华军所说,地理科普不是只晒晒美图、列列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其背后传递的东西:
写九寨沟,这里仿佛在展示这里“一切磨难皆是修炼,一切毁灭皆是创造”的人生智慧。
犀牛海 摄影 曾勇前
秋天的九寨沟沟谷两岸层林尽染。
写四姑娘山,“元素如果独立出来,并不特别出众,但是当它们相互交融、共生共存时,奇迹便会出现。”
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倒影 摄影 大川健三
写西安,“它历经无数次城毁人失,却总有一种力量,让它焕然一新。”
西安城墙 摄影 王旭东
这些丰富的内容,来源于星球研究所团队夜以继日的精心打磨。
另外,本书还请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亲自审核把关,为每一个知识点保驾护航。
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如果当年地理老师这样教,全班的地理成绩应该都是满分。所以如果家里有小朋友,这可能是让孩子爱上地理的最佳读物。
耗时三年一帮“轴人”的诚意之作
光是准备一个城市的资料,就要花上一个月,星球研究所的“轴”可见一斑。而这本书正是这帮“轴人”的成果,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每一篇文章都精雕细琢,每一张摄影作品从初选,到优化,再到定稿,选图流程极其严苛。
严苛到什么程度呢?
仅一篇文章中的用图,就是从几千张摄影师投稿中选出最合适的几十张照片,而整本书的选图也保持着同样的高水准。为此,还有不少摄影师专程重新拍摄图片,才得以将最美的中国呈现给读者。
夏岗江峰 摄影 丁亮
夏岗江峰海拔6822米,位于阿里改则县境内,属冈底斯山脉。
在成都工作的江西籍摄影师嘉楠,连续3年每天早晨6点登上成都东侧的龙泉山,静候云开雾散,只为拍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成都全景图。
终于,2017年6月5日清晨,天气前所未有的晴好,他抓住机会一连拍摄了32张照片,最终拼接出了一直以来想要拍摄的作品。
这张成都全景图不仅仅是城市风貌,而且还将成都两山夹一平原的基本地理格局,展现得一目了然。近处龙泉山万木并立、郁郁葱葱,远处7000米级的贡嘎、6000米级的幺妹以及横断山脉的一众山峰都清晰可见。这幅图片也被收录在了新书之中。
从龙泉山向西拍摄成都 摄影 嘉楠
可以说,书中看到的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是摄影师的付出与坚持,也是大自然最无私的恩赐。
最美装帧,才配得上我的国
最美的内容,必须配上最美的装帧。
这本书的封面采用了一张中国地形图,第一眼看到就极为震撼。因为这样干净的一张中国地势地图,没有区域分割、没有地形数据标注,给人的感觉就是完整、醒目,回归到地理最初的本质来认识中国。
封面采用浮雕起鼓工艺,根据海拔同比例制作了凹凸手感,高山、丘陵、沙漠、盆地、平原,还有如动脉、静脉般的河流一目了然、清晰可辨——它们形成了这个星球丰富多变的肌理表情,它是造物主的随机,又是国土疆域内的秩序。
封面浮雕工艺实拍
正是这些地理肌理,造就了我们不同地域的文化肌理——语言、宗教、风俗、文学和艺术。
浮雕工艺就在方寸封面上建立了中国的“肌理”。轻轻触摸它,以另外一种态度和情感爱上中国。
翻开书,从章节排列上,这本书也采取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方式。不仅因为这是中国地势的大格局,更因为,今天中国的地理环境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整体呈现出一种。不仅因为这是中国地势的大格局,更因为,今天中国的地理环境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整体呈现出一种。
编辑的巧思暗含其中:希望能带我们体会这种中国人与脚下这片土地的相互作用和交融。
书中有365张自然图片和53幅地图,采用两种不同纸张进行完美还原。特别要说的是,书中有一些惊人的横构图摄影作品,为了释放出照片的细节,特意设计了三张最长可达1.8米的完整拉页,都是纯手工一页一页粘上去,就是为了能让读者看到最逼真、细致的场景。
无论是浮雕还是1.8米长的拉页,听说每个要求都把编辑和印制逼到崩溃,但是最后,这本书竟然全都实现了。
《这里是中国》的出版,正好赶上新中国70年华诞。项目团队中有70后、80后、90后,每个人都倾注自己的心血,不敢说献礼,但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这里是中国!”
最后,放一段此书编辑的心声:
“这一年多,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用我们出版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来讲述一个地理视角的年轻的中国故事。
我们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之美,那些未知的中国,感动了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每一页都有会让人热泪盈眶。
同时,这本书也会让更多人重新认识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了解究竟什么是中国,才知道中国未来与自己有关。”
来源:中信出版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