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灵的觉醒》
梁晓声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年8月,梁晓声先生凭借长篇小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此时,梁先生新书《我心灵的觉醒》刚送印厂。作为编辑,自有“与有荣焉”之感。梁先生平日不用微信、邮箱,甚至不上网,打电话又担心打扰他的工作,我便发了一则短信:“梁老师,恭喜您获得‘茅盾文学奖’,为您高兴。”先生次日回复:“收到啦谢谢啦,晓声敬复。”
《我心灵的觉醒》是梁先生获“茅盾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借此机会,聊聊这部作品以及我眼中的梁晓声。
梁先生生于哈尔滨,算来与我是同乡。他的许多有关家乡的作品,我读来倍觉亲切。梁先生执笔文坛40年来,创作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雪城》……特殊年代里“下乡”的知青经历,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他被誉为“知青文学”领军人物。
梁先生还写了大量散文杂文,从中可读到他的人生经历、生活态度、艺术思想,认识一个小说作品之外最真实的梁晓声。
《我心灵的觉醒》收录梁晓声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散文杂文。他的文字真挚、忧郁、深刻、豪迈、热烈,充满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既有温暖、感性、质朴的一面,也有理想主义者犀利、敏锐、严肃的一面。我谓之“胸中有温情,笔下有风霜”。
梁先生对于家庭、家人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谈到“家”时说:“自从家产生了,然后产生了最初的家庭伦理,全部人类文化的这棵大树,是在家这个块根上生长起来的。”他所成长的年代,贫穷、愁苦、无奈……这些词汇是家的一种注脚,但他胸中的温情不曾冷却,家也成为他后来创作中的很重要题材。他在节目中朗读的《慈母情深》,讲述小时候为买一本小说,他跑到母亲工作单位要钱。母亲不顾工友的反对,毫不犹豫地掏钱:“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梁晓声目睹母亲在简陋环境下辛苦工作的场景后,第一次发现母亲是那么瘦小,也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这次经历成为他成长中的重要一幕。
我把这篇文章收入《我心灵的觉醒》,置于首章首篇,我相信能让读者甫一翻书阅读,就能受到心灵的震撼,体悟到亲情的美好,母爱的无私,给快节奏而浮躁的生活注入一点浓情蜜意。
书中还收录了梁晓声有关父亲、兄长、小妹、老师、儿子,以及一些给他带来启发的陌生人的篇章,从中可见梁晓声的至情至性,他毫无保留毫无掩饰地写出心中的爱与感动,唤醒心灵,见证卑微者在逆境中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光。
胸中含蕴脉脉温情的梁晓声,同时以敢于发声、针砭时弊著称。《我心灵的觉醒》后半部分收录了他的一些社会时评。梁晓声总能以敏锐的目光去发觉现实问题,再以文字叩击社会良知,洞悉社会病灶,探寻时代脉搏。每一字每一句都挟裹着风霜,直击痛处——窥探幽微而复杂的人性、探索为何我们对平凡人生深怀恐惧、论国人的忐忑心理……每每读来,顿感酣畅淋漓,他对普遍问题的关注与思索,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与反思。
已步入古稀之年的梁晓声依然每日笔耕不辍,勤勉于创作,葆有高涨的创作热情和活力。他一直坚持手写,在稿纸上一笔一划地“爬格子”,字迹清晰而工整。他觉得,用电脑敲字虽快,但会影响思维。皇皇1800万字的创作量,堆砌出一个属于他,也属于大众读者的精神世界,使得他成为同辈作家中的佼佼者。
梁先生的写作从不取悦任何方面,包括市场。以他的话说:“我是可以写出很多畅销书的,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了,但我不愿那么做。”
《我心灵的觉醒》同样是梁先生不取悦市场之作。但他饱含热情写下的每一个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说的心里话,相信能打动每一位读者。就如书封所言: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过自我牺牲和觉醒的意志之光,划破时代的黑夜,让短暂的生命迸发明亮的光辉。
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一个是精神上的故乡。让更多的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的精神故乡,是作家肩负的时代责任。梁晓声以此为己任,身体力行。
作者:刘钊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薛伟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