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若兰雕像
1906年11月3日,姑妈伍若兰出生在湖南耒阳南门外伍家大湾里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姑妈的父亲当过私塾教师,母亲贤惠善良,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第五,我父亲是她的弟弟。姑妈虽然是个女子,可骨子里生来就有男儿气概,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她性格倔强,4岁时极力抗争,成为当地第一个不裹脚的女孩子。
姑妈聪颖好学,12岁考入县女子职业学校,18岁考入追求进步的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从一个普通的求知学生转变为一个追求真理、有革命抱负的热血青年。1925年秋,即经组织的考验批准,加人中国共产党。翌年冬,姑妈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耒阳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湖南进行残酷的大屠杀,姑妈被列为重点通缉对象。我二伯万春(黄埔二期学生)在国民党政府工作,有一天他秘密回来报信,通知姑妈马上离开。姑妈逃走了,可二伯因为报信被国民党抓去,押到南京坐了三年牢。
麻子胡子成一对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攻克耒阳,成立了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姑妈负责苏维埃的妇女工作。她带领妇女上街搞宣传,参加大会讲演,群众都说她有才智,富有魅力。她沉着敏捷、能文能武,深受朱德的赏识。
朱德对伍若兰的关注缘自一篇文章。湘南起义之所以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因为湘南地区党组织依靠像伍若兰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高了群众的觉悟。朱德当时关注的那篇文章正是伍若兰所写的一篇起义宣传文章。他对文章高度赞赏,禁不住向耒阳县的领导打听文章的作者是谁。当朱德得知文章的作者伍若兰是一位已有两年党龄的青年知识女性后,深深感到湖南真是人才济济,同时对伍若兰的爱慕之情也油然而生。伍若兰对朱德卓越的军事才华、非凡的军事艺术,也是从心底里敬佩。
姑妈是一个很有革命理想的女性,她也考虑过朱德整整比她大了20岁,但是她看出了朱德对她爱慕之心的真诚和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1928年3月,经耒阳县委书记邓宗海、刘泰出面介绍,姑妈与朱德结为伉俪,在水东江庙岭上的三顺祠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两人进入洞房后,伍若兰说:“我长得不漂亮,脸上有麻子,配不上你。”朱德说:“麻子有啥关系,你是麻子,我是胡子,我俩马马虎虎过一辈子。”逗得窗外几个卫兵哈哈大笑。刚好婚礼主持人段子英的爱人王展程路过,就顺口而出:“麻子胡子成一对,马马虎虎一头睡,唯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的总指挥。”
▲朱德一生最爱兰花
双枪女将建奇功
1928年4月,姑妈随朱德和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耒阳农军一万多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并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队员有萧克、欧阳毅、彭儒等。
为了适应险恶的战争环境,姑妈练就了双手打枪的本领。执行任务时的姑妈身挎双枪,手里握着一支毛笔,英姿飒爽,颇有儒将风范。欧阳毅将军后来回忆有一首山歌唱出了伍若兰的事迹:“红军队里多英雄,双枪女将建奇功。横扫敌人如卷席,英雄威震七溪岭。”
1929年1月,蒋介石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3万多人向井冈山进攻。为了转移和扩大根据地,毛泽东和朱德决定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2月初,部队到达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休整时,被尾随而来的敌军刘仕毅部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紧要关头,姑妈带领警卫连与敌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朱德正准备骑马冲出去的时候,被敌人发现包围过来,姑妈急中生智,从朱德手中夺过缰绳对敌人大声说:“我是朱德的妻子,他(朱德)是马夫,有本事你们来抓我吧!”说完,她跨上马就往外冲。敌人听说她是朱德的妻子,丢下“马夫”去追伍若兰。结果朱德和军部的首长都安全地转移了,姑妈却因身负重伤被捕。
在狱中任凭严刑拷打,姑妈宁死不屈。敌人无可奈何,于1929年2月12日将年仅23岁的姑妈杀害于赣州卫府里刑场,并将她的头颅割下,挂到赣州城头示众。当时,姑妈已有4个月的身孕。
1929年2月17日,红四军进入东固后,朱德才知道妻子伍若兰已经牺牲。粟裕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到,朱德当时什么都没说,他拿着姑妈为他亲手做的一双鞋(姑妈唯一的遗物),独自一人走进了树林里。
姑妈牺牲时,尽管和朱德结婚还未满一年,但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朱德曾经向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如此介绍:“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
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临下山时,他什么也不要,只带走了一盆“井冈兰”。同时作了一首诗《咏兰》:“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摘选自《湘潮》2016年02期
作者:伍天晓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徐坚忠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