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其中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据宋任穷回忆:“在初步方案中,毛泽东为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为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为大将,但毛主席坚持不要大元帅军衔,引起热烈讨论,主持人大常委会议的刘少奇委员长知道毛主席不要大元帅、不要勋章的态度,因此他在会上表示,‘我也不能作结论。’其中有位民主人士说,‘人大做出决定,他有什么办法!’少奇同志当时讲,‘人大可以做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还需要他下命令才行呀,他不下命令又怎么办?’最后少奇同志只好表示,‘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可以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
1955年1月中旬的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经过研究讨论,最后决定,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元帅军衔又分大元帅和元帅。16日,彭德怀、罗荣桓联名将所提名单和意见报告毛泽东。
据宋任穷回忆,毛泽东听完汇报后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毛泽东问刘少奇:“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是元帅。”刘少奇当即表示“不要评了”。毛泽东又问周恩来、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周、邓都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毛泽东又转身问过去长期在军队担任领导工作,后来到地方工作的邓子恢、张鼎丞,“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评啊?”这几位同志也都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当时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毛泽东,委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1人,未设副主席职务。若设大元帅,毛泽东自然是不二之选,其余11人就是元帅人选。1955年9月3日,罗荣桓等将起草的函稿呈周恩来并送刘少奇审查修改,并提出由国务院秘书处转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罗荣桓等在该函稿中明确提到:“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除了邓小平,这就是最终的元帅名单。
在决定实行军衔制时,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转业的部队干部原则上不参加授予现役军衔。9月16日,国务院第十八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授予解放军有功人员勋章的第一批名单等问题时,主持会议的陈云解释说:“有些同志曾长期在解放军中服役,现在转业了,没有授予军衔。授元帅的同志定为10位,也不是可以授予的都授。如邓小平同志,在革命战争中对建军和指挥作战都是有功的,也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考虑可以授予,但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做中央秘书长,搞个元帅不好,他自己也认为还是不授予好。毛主席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可授大元帅衔,但经中央和毛主席本人考虑,还是不授了,将来需要,什么时候授都可以。”
最终结果,邓小平与元帅擦肩而过,不过与邓小平情况类似的陈毅最终却被评为元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虽是军委委员,但已经完全转业,在军队中没有其他职务。按照这一原则,既可以授也可以不授。9月11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再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授予元帅军衔问题。因周恩来在北戴河,9月9日和11日的这两次书记处会议,他都没有参加。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年谱》记载,1955年9月11日,周恩来打电话给杨尚昆,主张给陈毅授元帅衔:“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的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可见,在9月11日的那次会议上,人们对是否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出现了不同意见,最后是周恩来出面,问题最终解决。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9月号
作者:黄金生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